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东北工业题材美术作品全国巡展”研讨会在京举行

        作者:杨小薇2023-03-09 22:02:03 来源:中国版画家网

            (1/14)

            (2/14)

            (3/14)

            (4/14)

            (5/14)

            (6/14)

            (7/14)

            (8/14)

            (9/14)

            (10/14)1

            (11/14)

            (12/14)

            (13/14)

            (14/14)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2023年3月5日下午15时,由国家艺术基金、沈阳大学主办,于洋担任学术主持的“东北工业题材美术作品全国巡展”北京站研讨会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人美美术馆举行。研讨会由展览学术主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于洋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王平、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裔萼、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部主任冯令刚、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曹庆晖、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峻明、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杨卫、文化学者刘墨、西安碑林博物馆副研究院杨兵、沈阳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刘永夫、著名画家赵晓佳、学者徐小伧,及沈阳大学项目负责人高嵩 参加了研讨会并发言。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 于洋

          策展人于洋主持研讨会,首先介绍了展览的基本情况,指出展览项目以艺术史的视角,汇集了20世纪50年代至今表现东北工业主题的油画、中国画、版画、雕塑、水彩画、摄影等多种媒介表现的美术作品。展览中的许多作品围绕着东北工业题材绘画的“现代性”转型这一课题,结合系统性的文献梳理,既彰显出东北地域文化深厚、丰富的底蕴和巨大的艺术潜力,也呈现了当下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新兴面貌。作为一次展现“大东北”地域文化与社会观念的美术作品巡展,巡展对于整合和盘活东北地域文化资源、向全国展示东北当代文化精神的特质,表达当下东北民众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勇气与决心,都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沈阳大学项目负责人 高嵩

          项目负责人高嵩接下来介绍了展览在立项、筹办、展出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东北工业题材具有强烈的地域代表性,能够代表艺术家的个体性格和整体地域文脉,展览展出了不少东北籍艺术家们的作品,经过艺术家们的授权和对作品的系统梳理,进而呈现东北工业题材美术的发展历程与时代新貌。通过本次展览可以让观众深入了解东北文化,宣传东北艺术家,同时也响应了国家艺术基金的号召,在传播、交流和推广中助力新时代社会文化建设。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王平

          王平在发言中指出,通过对工业题材的关注,可以回望历史,在重温作品中思考有关当下主题性创作的许多问题。特别是面对信息化社会的转型,东北工业题材在今天所呈现出的新面貌,比如在形式、语言上的新探索,于题材、叙事而言的新尝试,能为当下的主题美术创作提供诸多有益的启示。展览中的一些中国画作品,表现出去力度化的倾向,进而将钢铁的元素以雅致化、诗意化、情绪化的笔墨加以表达。贴合时代精神的工业题材美术作品,需要将工业时代的美感元素充分阐发,不能对机器、工业进行单一的描摹,更应该体现作者对现代工业社会的思考,以及对社会与时代问题的关注,并在艺术语言上赋予厚重的人文关怀,进而达到时代感和历史感的注入。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  尚辉

          尚辉认为本次展览能够勾起观者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回忆。展览通过工业题材的梳理和呈现,在历史记忆和审美经验的契合中展现了中国社会的面貌,比如建国初期的大庆精神和鞍钢精神,展现了新中国自力更生的主体意识。从艺术语言的角度,展览反映出中国有别于西方抽象式的现代绘画语言,通过具象的图式、手法记录时代,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绘画风貌。此外,展览不仅呈现了对过去的追忆,也表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内心所呈现和感召的现代意识,这也是项目的历史意义之所在,在从历史、当下向未来的语境转型中不断阐发着时代语汇和审美经验。

          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 裔萼

          裔萼充分肯定了本次展览的学术性,认为展览的学术梳理严谨且具备文献价值,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当代美术史研究很好的补充。展览中有很多经典的美术作品,如《电缆工人攻尖端》《大庆工人无冬天》《钢水•汗水》《乌金滚滚》等,凸显出本次展览对主题的精准把握和对文脉的深入梳理,能够让观众深入了解东北工业题材美术的发展历程,在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表达中体会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东北工业转型之后,出现了新的艺术语言与艺术表现对象,如在作品中表达追思、阵痛等多元社会情感,能够让人感受到强烈的时代共鸣。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部主任 冯令刚

          冯令刚认为本次展览是东北大工业时代的一部情感史。“阳光、健康、力量”代表着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的整体面貌,当时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成为许多艺术家笔下的作品。随着东北工业的转型,艺术家们的创作也出现了新的面貌。在作品中能够看到他们将自身成长经历融入工业时空场域的尝试,表达了对工业时代的回忆和留念,在循迹和回望中展现着东北社会的变迁,塑造出一种真实的厚重感,进而交织构成了宏大的视觉意蕴,对当下的社会文化而言仍旧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曹庆晖

          曹庆晖在发言中谈及了自己的两点思考,他首先将新兴人物形象的产生,作为视觉逻辑层面对东北振兴的图像表达。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美术作品中激情澎湃的人物形象,到东北工业转型之后,硕大建筑空间内人物的“缺失”,废墟的产生在实质上是真实社会的写照,凝结着艺术家们对时代的反思与新知的生成,而当东北工业题材美术作品再次出现对人物形象的饱满刻画时,也就预示着东北真正的振兴。其次,在视觉图像生产效率极高的今天,绘画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绘画的绘画性是其他媒介材料所无法替代的,因此艺术家只有把握描绘物象时的陌生性、深刻性与使命感,才能够创作出真正贴合时代、具有艺术价值的精品。

          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刘墨

          刘墨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认为东北在他乡人的概念认知中是较为模糊的地域范畴,而本次展览不仅仅是一个画展,更是一次以东北地区为中心,对现当代中国发展史的系统梳理,能够启发观者思考工业文明对社会生产的意义,探寻人性在现代社会中的定位。他还认为在展览中不乏有题材宏大、色彩绚丽之作,但在具体、鲜活、有血有肉的人物塑造上则稍显乏力,当下的中国社会正在逐步走出工业时代,建设、摧毁、发展等一系列议题相伴而行,而这是当下的美术创作应予以关注和反思之处。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 杨卫

          杨卫从三个方面来谈展览,他首先提出工业题材美术创作是伴随着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层面所建构的宏大历史叙事而展开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力量的工人阶级,他们不断地被艺术再现的过程,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思潮的变迁,在本次展览中得到了系统的脉络梳理。其次,展览既呈现了许多经典作品,也展现了当下的美术创作探索绘画语言表达的诸多可能,特别是对现实叙事题材的把握。最后,他还认为东北题材还有很多种形式和媒介值得探索,如纪录片、装置、影像艺术等,而对展览本身,倘若增加东北工业题材美术作品时间轴的展示模板,则能进一步增强项目的文献价值。

          西安碑林博物馆副研究员 杨兵

          杨兵围绕本次项目文献的学术梳理过程,对其如何成型进行了补充。项目组在展览前期做了大量的材料收集工作,虽然在征集作品的过程中也存有缺憾,但鉴于项目的定位,还是希望通过文本梳理将因为种种原因未能被收录的作品加以整合,以此呈现展览的文献性。同时,他还表示将持续推进项目,努力使展览更为完善。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参展画家 张峻明

          画家代表张峻明结合作品《钢铁的摇篮》回顾了自己在创作时的心路历程,他表示自己一方面致力于描绘工业景观,另一方面也并不局限于此,在塑造铁西区的场景时,他会有意将工厂视为一种符号,去除人物的“在场”并以此打破物象的客观属性,进而通过对废墟、痕迹的描绘表现时代感和精神性。

          青年学者 徐小伧

          徐小伧从感受和理解的角度探讨本次展览,她认为展览的作品既与东北地域有关,也体现了艺术家们的个性化表达,而东北的生活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探索与表现方式。展览中的许多优秀作品透露着强大的生命力与行动力,能让观者真切地感受到艺术家去创造希望的强烈意愿与信念感。

          正如学术主持于洋在对研讨会进行总结时所指出的,本次展览以东北地区为窗口,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文化发展史的集中性回顾,通过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彰显了一代人奋斗创作的青春记忆,更显现了新时代东北地域文化的人文精神和家国情怀。而本次研讨会则在许多具体议题的聚焦和阐述中,重新审视地域文化,重新梳理创作母题,在更深层次的解读中探寻历史与当下相衔接的多元视觉可能。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83(s)   7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