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艺术的平民化——当代美国写实壁画

        作者:核实中..2009-12-02 15:02:01 来源:中国版画家网

          美术作为一种文化是以写实的式样由最初的探险家和移民带入美国,之后肖像画作为一种民众的生活习惯和基本需要植根于北美大陆,独立战争之后,美国才渐渐出现一批写实手法的职业画家,历史画、风俗画和风景画相继出现。“为了赏心悦目而创作的画家,更有益于人类”,美国人开始懂得欣赏艺术家的渊博想象力。18、19世纪许多画家从欧洲的训练中学到东西,如侨居国外的卡萨特、萨金特和惠斯勒等。进入20世纪,随着欧洲移民的不断涌入,更多的美国画家涌往欧洲逗留,时间久暂不一,绘画的式样也就以欧洲流行风格为时尚追求,结果是带来了绘画界的分裂。但是,在“军械库展览”后,美国绝大多数画家继续以传统的写实主义和注重感情的手法进行创作,这种现象甚至持续到今天仍是如此,大部分作品无论是买进的或卖出的,还都是传统的写实主义作品。
          30年代在美国的绘画领域里就像根本不曾发生过现代艺术这回事,一切都让位给写实艺术,都在真实地描绘“美国景象”。此时,正值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大萧条时期,正视民族化和本国化成为脱离欧洲影响的鼓励,独立精神左右着美国艺术家的思想和行动。托马斯•哈特•本顿在壁画构图与结构中强调融入现代意识,画面“具有精密计算出来的抽象结构,以这种结构强调着叙事和内容”。他于1932年为惠特尼博物馆所作的系列壁画《美国生活的艺术》则描写乡间嬉戏的场面;在《南方的艺术》中,本顿描绘了穷人和黑人的困苦,并引入美国动画形象特征,打破了严肃艺术与通俗艺术之间的隔膜。他用塑造和透视方法去强调形体,壁画中的人物都有紧张的肌肉和紧闭的嘴唇,使人有负重过度之感。本顿相信未来的艺术决不是“象牙之塔”消遣品,而是社会交流的形式。大量的壁画包含了社会性的内容和毫不浮浅的讽刺寓意,使他成为美国社会写实主义者。
          美国是与拉美国家唯一接壤的国家,墨西哥壁画运动的影响像冲击波一样波及邻国。 1933年5月间,艺术家乔治•比多上书新上任的罗斯福总统,意欲“克隆”墨西哥壁画运动。他写道:“墨西哥的艺术家已经创造出自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最伟大的民族壁画派,里维拉告诉我,这件事的成功得归功于奥布里刚将军的首肯,他允许墨西哥的艺术家以相当于铅管工人的薪资参加工作,艺术家们在政府的建筑物上,去表达墨西哥革命的理念……”当时,罗斯福为了挽救经济形势正着手推出一种“新政”,由政府出面给全国艺术家提供工作的机会,1933年成立的工作发展管理局(简称WPA)、1935年开展的“联邦艺术计划”,都是为了实现政府支持艺术的计划。30年代以前,除一些早期的印第安人壁画和一些早期从欧洲传入美国的教堂壁画外,壁画在美国并没有进入人们生活的视野。壁画作为一种公共艺术初步进入人们的生活,是从30年代的“WPA”风格开始。壁画被作为重点项目之一推出来,他的宗旨是“带回艺术给人民”。1935—1943年间,大批艺术家被派往美国各个城市的火车站、飞机场、邮政局、市政府、法院和学校等公共场所,创造了多达2500幅壁画,有许多壁画甚至采用文艺复兴时期画壁画的蛋清技法完成,许多写实壁画直接反映现实社会的压力、生存问题和呼吁社会改革,壁画家把自己的观点和大众的利益作为一种责任感对公众施以影响。“WPA”主持人卡希尔曾告诫:政府所设的艺术工程组织,“不是为了扶持出众的天才,而是为了一个普遍的运动,一个把艺术当成文化系统中有机组织部分的运动;艺术不是为了出稀世佳作的事业,却是既为多数人也为少数人创造形式的事业。”绘制壁画成为公益事业。尽管乔治•比多想象的“社会革命”没有出现,来自政府的资助却推动了壁画在整个社会的普及,壁画在美国混杂进通俗艺术等一些因素,形成了自己的面貌;再加上奥罗斯戈、里维拉和西盖罗斯等墨西哥壁画家在美国获得一批公共和私人的壁画委托项目所造成的影响,那种被主题挤得满满的画面,以单纯的轮廓表现出无立体感的造型和粗略的轮廓线被适当夸张变形的造型,借助建筑墙壁的幅面和空间,具有极大的容量和感染力,让人一目了然。他们的态度和手法直接影响美国壁画家和观众,成为当时流行的壁画风格。“WPA”的意义对于壁画来说,甚至超过“军械库展览”。美国与墨西哥壁画家走了同一条路,部分是因为他们代表了壁画中的一个富有生机的传统,部分是因为他们的壁画都是一种社会反抗的艺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大西洋的另一面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受到损伤。法国作为西方美术中心的辉煌一去不返。40年代标志着美国绘画进入不再局限于地方性的时期,美国人开始领导西方画坛。欧洲优秀的艺术家纷纷移往美国,美国想学现代艺术的青年奔向纽约,促进了非具象艺术的发展。“内容”越来越不重要,而“形式”“技巧”则日益起主要作用。一度成为政府组织艺术家画壁画的“WPA”解散了,写实艺术被喧嚣的各种风格和观念的声浪遮蔽,美国艺术主流忽视或无视写实壁画,壁画创作也暂时处于平静和低潮时期。但是,公众对写实艺术的感觉比时兴的非具象的感觉更舒适自然,因为人们曾与它有长久的接触,看得明白;写实的手法满足了人们公认的有关艺术和现实本质的先入之见。因此,就相当数量的壁画家而言,依然一直义无反顾地追求和运用着写实的绘画语言,民众欣赏的潜在喜好早已与写实艺术构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
          1963年底“国家艺术委员会”和“国家艺术基金”建立,1965年“国家艺术基金会”正式成立,其宗旨之一便是“向美国民众普及艺术”,写实艺术赢得了再度走向公众的好时机。60年代中叶,美国种族歧视越来越激化,在黑人艺术家威廉•沃克领导下,以OBAC为代号的艺术群体创作了一幅题为《尊敬的墙》的室外壁画,在芝加哥南部黑人区问世。在孟斐斯的一幢建筑墙面上,这幅壁画的内容被分割成若干片断,有的随着建筑构件的转角,自成独立的画面,却又是连续的一部分。黑人强烈要求消灭种族歧视、消灭战争、要求平等自由、要求得到人的应有权利以及反政府事件场面都用写实的手法描绘出来。激荡的情绪像无休无止发生着的连续剧被定格在壁面上。在这幅壁画面前通过的人们突然意识到:“墙”可以作为黑人的代言去申张正义,壁画显示出面向公众开放交流的特征。威廉•沃克说:“在孟斐斯我是第一次被人们所关注,在这以前没有一个黑人画家被人们注重。”“我认为真正的艺术应该属于所有的人。”威廉•沃克的语言和行动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必然反映。1967年夏天,大批壁画在黑人社区街道的墙壁上被创作出来,从此壁画运动从芝加哥南部黑人区迅速蔓延到美国各地。
          壁画得以落成需要通过多种途径筹措款项。在美国作为壁画家生计的艺术资金来源主要有:⑴国家艺术基金会和州市县政府拨款 ⑵私人赞助在美国艺术的资金来源中占很大比重 ⑶来自公司企业的赞助 ⑷艺术基金法规规定的新建或翻修的建筑项目总投资1%的艺术基金等。洛杉矶的人口有众多族裔组成,白人反倒是洛杉矶少数族裔。由朱迪•贝卡主持的《洛杉矶大墙》始于1967年完成于1983年,这幅画在排洪渠水泥墙上的壁画长达2400英尺,堪称世界之最,表达的是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多种文化的历史。贝卡的绘制方式和其它壁画家不同,他以壁画家和历史学家的帮助和鼓励为前提,邀请一批又一批从未受过专业绘画训练的黑人和墨西哥裔的青少年参与,其中有些人是在立法机关向教养院提议设立壁画选修课时被招收的新学员。大家共同绘制壁画分享艺术创作的魅力,都切身体会到了非同一般的教育。在这过程中,绘制壁画成为交流的媒介,这一举措称之为“一种普及民众艺术的运动”最为确切。贝卡说:“在参与画壁画的过程中,青少年们明白,他们也能给人极大的鼓励和启发,也亲身体会到通过团结斗争,目标一定能达到。”1985年,贝卡第二方案开始实施。《世界墙——公正世界远景的幻想》是她从不同种族间的关系步入国际间关系的开始。她还约请了芬兰、苏联、日本等七个国家的壁画家参加,壁画由轻便画板组成,画板两面均有作品巡回展览。贝卡的七幅移动壁画主题是“必须让经济世界在物质上与精神上发生变革,才能实现世界和平”。那些国家的壁画家将以“排除种族歧视与性别歧视,各国家间要建立一种积极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以及一些背景下的人们都需要为了世界的和谐而共同工作”为主题创作壁画加入此行列。1988年,贝卡又开始组织《大墙无限——邻里骄傲》壁画系列,每年夏天公开筛选10—20位来自世界各国的壁画家绘制街头壁画,逐年延续,动员各族裔人士和艺术家共同建设美国多元文化,美化社区市容。正因为贝卡的每项壁画计划都体现“艺术属于美国全体人民”的社会意义,才一次又一次地得到各种艺术机构的资金赞助。像来自国家、私人、企业和1%艺术基金的艺术赞助,也是一种投资行为,美国许多城市的壁画普遍都得到了保护和修复,它们成为介绍历史的窗口,成为共享的旅游文化资产,使来自世界各国的观众都为此驻足,壁画的功能和作用再一次得到了另类发挥。
          70年代美国公共艺术正值高峰期,壁画林林总总,旨在落实“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目标。20世纪人类的形象经常几乎从美国当代艺术的主流中消失,艺术家用新奇的风格和关念来震撼观众,引起了世人的注目,当新奇已经失去最初魅力的时候,传统的写实艺术又被翻新成时髦。60年代后期进入70年代,写实艺术以照相写实主义的名分复出。写实风格被进行了一次现代意味的改造:借助摄影技术,不带艺术家的感情,认真地把所有细节定格在画面上,对物体作极度清晰的刻画,趋近的方式使熟悉的形象有一种“假作真时真亦假”的“象”外意义。写实艺术终于开始在现代艺术中获得地位。照相写实主义壁画也在美国各地的建筑物上,以巨大的幅面开始登场,赢得观众的赞誉;写实壁画以它专门的技巧,在逼真地描绘实物上显示自己的能力,维护了艺术作为一种记忆的特殊性,其实写实艺术拥有最多欣赏观众,在美国,在全世界都是如此。理查德•约翰•哈斯的壁画是以建筑再现建筑,他巧妙地运用照相写实手法,通过壁画赋予建筑新的生命。哈斯说“我倾心于逼真的复原曾经存在过的建筑景观,我尽力将原来的建筑美,做原封不动的表现。这是一种最传统的反复深入开发。”模拟与再现可以概括哈斯的艺术特点,他把建筑的立面和建筑细部用壁画复制进行延续或转移到侧墙,在室内借助原有的建筑构件,通过图像的大小、位置、交迭,逐步缩减细节,平行线的聚焦和透视等方法创造错觉空间,用写实的“假象绘”技法描绘到足以乱真的程度,使公众认为他看到的不是壁画而是实在的物象。1986年,哈斯与华裔建筑师吴佐之合作,突破他以往在单一的墙面上画壁画的做法,进而以一幢立体的建筑为载体绘制四个立面的壁画,所有的建筑构件壁柱,柱头、窗台、拱窗和石墙面乃至整幢建筑物的效果全是画出来的,哈斯把这幢建于1958年的建筑同后面的那栋建于1895年的建筑连贯了起来。正如哈斯所言“我的工作是努力使建筑物看起来像我的作品……。”哈斯的大部分壁画都得到公共艺术基金的资助,因为他具备⑴技巧完美;⑵对传统的继承;⑶为公众服务;⑷富于创新;⑸倡导多种文化;⑹ 强调公众的参与等条件。这些条件正是美国赞助机构评判受助壁画家和作品名单标准。美国壁画艺术市场也异常活跃,富有的人们成为壁画的主顾,大宗订单纷至,私宅被装饰成古希腊、古罗马庞贝、巴洛克或者四季常绿的环境,“摘录古典艺术,是追求对永恒的人类经验的理解,寻找人类精神的连续性和艺术的神秘性。”回归历史可把写实壁画家们忙得乐此不疲。
          80年代至今,美国艺术呈现全面开放的局面,多元多样并存。而写实壁画家仍然拥有自己的固定地盘,他们凭借娴熟的技艺表达着与时代同步的观念。“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仅仅是传达他所表现的那些东西的媒介”,基思•哈林就是这样理解这个角色的责任和意义的。“我认为艺术创作的要义就是与一种文化进行沟通,并对其作出贡献。”哈林这么说也这么做,他宁愿把大把美钞“糟蹋”在街头和地铁的墙面上,就是为了画给身后围观的人看,就是要让艺术真正的平民化﹗他与他们交流,“反馈是对我创作的一种参与”。“对我来讲越来越清楚,艺术不是一种为少数人所欣赏而保留的精英活动,而是为每个人的,这是我不断工作的终极目的。”写实壁画可以提升我们的境界,改善我们做人的状态,壁画若离开艺术的美学功能和社会功能将不复存在。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55(s)   6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