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周吉荣与他的海市蜃楼

        作者:核实中..2009-12-01 11:02:58 来源:中国版画家网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周吉荣的城市肖像系列《海市蜃楼》在东便门角楼红门画廊展出时,正碰上今春第二次沙尘暴袭击北京城。
            站在角楼迎风远眺,眼前的北京迷迷蒙蒙,像雾像雨又像风,正是画家笔下的景致。
            一个从这个城市写字楼深处飘来的年轻人问道:“这迷茫的街景,是沙尘暴吗?这高原土的红色,是我们的城市心境吗?”一个美国人对画家说:透过这画
          我看到了我出生的城市底特律三十年代工业化的痕迹。巴西使馆的一位官员说,这画像我们巴西的那座城市……
            其实,画家描绘的就是北京这座城市,然而,他笔下的北京却似乎变成一个国际符号,在有不同城市经历的人心中产生了共鸣。有艺术评论家这样说:画家
          对城市的体验带有自然的震惊与痛心的痕迹。在街道这一深邃的公共空间中,那些从不同地区来到城市的人,获得了他们最初的城市体验。在这里,街道成为河
          流、成为梦想、成为确立自己在城市中的位置以及由近及远的人生距离的场所。正是在这最为动荡不羁的街道上,最能将人的视线引向远方,最能引发人们关于
          城市文化价值的思考,引发有关城市人自身位置、身份的思考。
            周吉荣来自贵州铜仁,从最初至现在,他一步一个脚印地研究版画种种印痕的美学意义,用他的眼睛,用他的头脑,用他的敏感的艺术触觉,用他的版画语
          言,描绘北京的新与旧,革命与秩序,那些静止得几乎没有生命气息的灰色老胡同、残破的红墙,锈蚀斑驳的绿门,以及现在时态的扑朔迷离的多色彩城市街景
          ,一次比一次思考深刻,一次比一次更多地给予人文关注。
            1993年,周吉荣第一次个展,在《城市·惊蛰》系列中,他描绘老北京人的生存环境———灰色胡同、四合院、围墙、退休老人、奔跑的青年……展示了一
          种空寂、孤独甚至神秘未知的梦境意象,但在这种静态的安谧下面,潜伏着社会在巨大转型时期新旧文化冲突的深深焦虑。
            1997年,周吉荣从西班牙访学归来,举办了第二个个展《时空·记忆》即《门》系列画展,他轻松地完成了从“画我看到的东西”到“画我思考的东西”的
          跨越。
            他说,我在西班牙研修期间,更多的是在看,看他们博物馆的东西,看马德里城市的大街小巷,看我的房东及周围人的生活。我一直在想:艺术的价值究竟
          在哪里?作为艺术个体,我要怎样去完善我的艺术表达语言和艺术思考?慢慢地,我开始觉得许多概念性的东西在离我远去,而人的本源的内核的东西在走近我
          ,我发觉这比生命原始的冲动更有意义。
            我成长的时代,正好是我们传统文化嘶嘶断裂的时期,我无法获得传统的整体精神并传承下来,但我成长的脚步却一直在往前走。这是一种成长中的痛苦。
          我需要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寻找城市中人生存的方位,这样,我前行的脚步才会有意义。
            代表周吉荣第三个时期的《海市蜃楼》所用的点、线、面都是不清晰的,通过天地之间的暮色、灰黄朦胧的华灯、依稀可辨的路标,把作品放到更大的社会
          环境中去寻找它自身的意义。
            我似乎看到,眼前这个长着密密匝匝络腮胡子的画家,又开始驾车穿越他的城市,在灯雾中,在人雨中,在沙尘暴中,天地之间若明若暗的华灯是他不确定
          的路标,苍茫的、不知终点的远方在等着他。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37(s)   6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