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800年木版年画象形符号之谜

        作者:核实中..2009-08-06 18:06:29 来源:中国版画家网

          河南省滑县慈周寨乡前二村本来是个不起眼的小村落,11月底却突然热闹起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副主席夏挽群等专家专程赶来鉴定当地人家家会做的一种木版年画进行了鉴定。

          这种木版年画已经在滑县流传了八百多年,至今保留着手工制作、传男不传女的风俗。除了制作工艺非常独特之外,年画上有一些当地人都解释不清的“天书”般的图案引起了专家的兴趣。

          “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年画的事呢?”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听记者说起滑县木版年画时,电话那端的声音显得非常惊讶。因为这些图片和文字还都有待研究,一些猜想也从未公开过。而他这次河南之行就是专门来对滑县木版年画进行鉴定的。

          木版年画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年俗艺术。它的出现和古代雕版印刷技术密切相关。由于年画往往承担着祈福迎祥、趋吉避凶的含义,因此经常被悬挂在最显著的位置。

          滑县木版画多悬挂于中堂,相当于挂在客厅迎面的墙上。而中堂式的画中基本上都有文字。画位于中间,而文字位于画体周围的对联中。对联与画连在一起,形成一体。文字基本上分为三类:一类是汉字,多表示对神的崇拜;第二类是满文,因为滑县木版画曾多销往我国东北;第三类就是至今难以识别、需要进一步去破解的文字。

          由于目前这些图案还处于保密阶段,除了相关专家外,很少有人见到。河南《大河报》首席记者杜超曾有机会在年画上观察到这种图案。他回忆说:“这种图案或者说符号基本呈圆形,酷似花鸟字。当时专家说可能是一种文字的变形。”在现场,专家们对符号的意思也进行了种种猜想。

            “准确地说,我们现在还难以确定这类图案是文字还是符号,”夏挽群表示,“这些符号在发现滑县木版年画之前没有见过,它有一点篆书的味道,与汉字又不大一样。而由于年代久远,当地人也已经不能识别了。”因此把这些符号的意思和汉语对照起来是个艰巨的工程,相当于重新破译一种语言。

          来源:网络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38(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