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样式雷”烫样修复:圆明园同乐园有望复现“真容”

        作者:刘源隆2023-06-08 07:28:32 来源:中国文化报

          修复师介绍圆明园同乐园建筑群“样式雷”烫样修复情况 本报记者 卢旭 摄

          2020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文保院器物修复研究所文物修复师王熙林在文物库房看到了一套极为罕见的“样式雷”烫样,激起了他强烈的兴趣。随后,王熙林和团队开展了相关的调查、研究以及修复工作。如今,其中心戏楼的修复初见成效,整个建筑群预计明年完成修复。5月16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文保院举办了媒体开放日活动,向媒体记者展示了“样式雷”烫样的修复情况。


          为圆明园同乐园建筑群烫样

          “‘样式雷’烫样相关研究很少。”王熙林介绍,虽然烫样一侧的标签注明了“清‘样式雷’所做圆明园的模型”,然而这套烫样到底是圆明园的哪座建筑群,大家并不知晓。王熙林和团队用了一年时间搜集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和档案文献,并根据模型上的匾额和贴签,比照档案资料,才得知其正是圆明园同乐园建筑群的烫样。

          所谓“烫样”,是将平面的设计图通过纸、秸秆、木头等材料组合变成立体微缩景观。王熙林坦言:“这就是按照比例制作、精细无比的建筑设计模型,在当时主要是为呈给皇帝审阅。”

          清代皇家建筑样式的专门设计机构叫做样式房。所有的皇家建筑和大型建筑都要经过他们的设计与监管施工,它在清代皇家建筑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样式房工作时间最长的就是雷氏家族,“样式雷”便是对清代200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

          “样式雷”烫样工艺最早出现于清代康熙年间,至清代晚期逐渐没落,至今已完全消失,仅留存部分烫样与图档等相关资料。

          上世纪30年代,国立北平图书馆与中国营造学社的一批知名学者对此领域进行过相关保护研究。其中朱启钤和梁思成对相关的文物资料进行过多次抢救性保护及信息记录,抢救性保护了相关文物资料一万余件。国家博物馆藏的这件烫样正是由中国营造学社创始人朱启钤于1930年左右收购的,随后由国立北平图书馆保存,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又调拨给国家博物馆。

          同乐园是圆明园建筑群中面积最大、级别最高的建筑群之一,由清音阁戏楼、同乐园正殿、寺庙建筑永日堂和买卖街等部分组成。此建筑群自清雍正时期开始使用,至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被焚毁。在此期间此建筑群一直承担着清政府的礼节、外交、宗室等相关活动,是圆明园中集政治、外交、娱乐于一体的功能性建筑群。

          一直以来,同乐园建筑群的原貌无从考证。王熙林介绍,此前仅有部分图档和绘画资料可做参考,但图档资料仅限于平面布局,而绘画资料存在比例失调等情况。“并且现存所有该建筑群的绘画作品中,其东部建筑永日堂部分基本上被树木遮挡。”王熙林说,这件烫样展示了同乐园各建筑外部样式、尺寸、结构及内部装修形式等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烫样的历史价值不仅在于它是遗存的历史文物,还在于它是当时营造情况的最可靠记录。”王熙林表示,通过研究“样式雷”烫样,可以了解当时的建筑水平、工程技术状况,还可以了解当时的科学技术、工艺制作和文化艺术。此套烫样是他目前职业生涯中遇到的“最有历史价值的文物”。


          进行全面研究和复原

          “因材质、体积、历史等原因,同类型文物大多难以保存或毁于战火。”王熙林介绍,虽然国博所藏此件烫样保存完整,但历经百年流转,它也存在内部结构脱落断裂、污损、霉菌等问题,需要对其进行细致的修复,才能达到展出的要求。

          目前,王熙林团队的修复工作围绕中心戏楼展开。在国博文保院的文物修复室内,中心戏楼的三层屋顶和楼层拆开摆放。其中,二层楼“身上”捆着线绳。“由于年代久远,烫样的墙体出现了变形,有些地方断裂了,需要进行矫正。”王熙林介绍,绳子捆、上夹板、垫压卡、熏水蒸气这些方法都用上了。

          为了科学有效地进行修复、研究,修复工作还要运用可见光摄影、多光谱摄影、X射线探伤等多种科技手段,调查记录文物的保存状态、颜料的使用和分布、病害等信息。国博文保院藏品检测与分析研究所修复师杨琴在检测中就发现,烫样内部支撑结构上多处绘有彩绘,杨琴推测可能是工匠因着急赶工,回收利用旧烫样材料制作了这件烫样。

          通过激光拉曼光谱仪,修复团队还发现烫样上的颜料既有传统的矿物石色颜料和植物水色颜料,如朱砂、花青,也有合成的颜料,如普鲁士蓝、巴黎绿。“这与当时颜料使用的时代背景相吻合。”杨琴表示,1850年以后,西方人工合成的颜料因为成本低廉、色彩艳丽且附着力强,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和传统颜料一起被广泛应用于古建彩画、绘画等行业中。

          此外,借助红外光谱检测发现,这套烫样的黏结剂采用的是动物胶,这和《材料账》中的记载相符。因此,王熙林的修复也要用动物胶进行修复,但动物胶又有猪皮胶、驴皮胶、鱼胶等,还需要杨琴进行更精细的检测。

          在修复过程中,王熙林还能看到烫样上保留的指纹,以及设计修改的痕迹,他不禁感慨:“这像是与古人共同完成一件创作。”接下来,还有伴戏楼、永利堂、买卖街和其他房舍的修复任务,整个建筑群要完成修复,预计要到明年。

          除了修复,国家博物馆文保院还将依照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复制一份一模一样的烫样,并计划将原件和复制件同台展出。中国国家博物馆文保院副院长成小林表示:“以本次保护修复工作为契机,以实体文物为基础,我们计划对已消失百余年的‘样式雷’烫样工艺进行全面梳理和复原。这项任务预计于2025年完成。”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67(s)   7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2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