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董雯霏:安全距离

            展览名称:董雯霏:安全距离
            展览时间:2025/09/27~2025/10/26
            展览地点:[北京]-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中二街D06-(Tong Gallery+Projects)
            主办单位:Tong Gallery+Projects
            参展艺术家:董雯霏

          Tong Gallery+Projects将于2025年9月27日欣然呈现艺术家董雯霏的首次画廊个展“安全距离”,本次展览将囊括艺术家近期完成的十余件作品。


          安全距离

          在董雯霏的绘画中,“匿名”不是退隐,而是一种主动制造的安全距离。通过抹去面孔、削弱身份,她让观者脱离“是谁”的追问,转而进入“关于什么”的感知。齐美尔在《秘密与秘密社团》中指出:“秘密是一种社会形式,它在显露与隐藏之间制造张力,从而生成新的交流可能。”董雯霏的作品正是将这一张力化为绘画的结构:匿名不是退后,而是另一次进入经验的方式。

          最新的画面多以切片的局部呈现:手臂的弯折、书写的姿态、身体被窗帘与光影半掩。面孔的消失并非缺失,而是一种转译。列维纳斯曾强调“面孔”作为伦理性的显现,而在这里,面孔的隐匿反而迫使观者从身份的表层移开,直面经验的内在性。匿名化的动作与物品(书本、花朵、布料)因此成为秘密的容器——观看的意义往往不在于图像“是什么”,而在于它如何“刺向我们”。

          这种匿名并非单纯的形式策略,而与艺术家的个人经验密切相关。搬至杭州后,董雯霏进入近乎隐居的生活状态,面对面的交流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虚拟空间的切片化沟通。玄学的实践成为另一种观察方式——在渴望与焦虑的驱动下,人们吐露出最深层的秘密,而这些片段最终在绘画中被重新安置。以动作、遮蔽的身体或静物的形式出现,匿名地被安置为观者的经验入口。

          “安全距离”作为一种观看的姿态,在匿名与秘密的张力中,观众被邀请进入一种新的感知关系:不再凝视某个“他者的身份”,而是在安全的距离内,触及那些被遮蔽却真实存在的生活片段。


          关于艺术家

          董雯霏,1999年出⽣于安徽。于2021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2024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现工作、生活于杭州。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73(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