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夏可君
开幕时间:2025年9月27日 下午三点
记忆女神的凌波微步
绘画不过是灵魂记忆的无尽唤醒,如果我们把《洛神赋》的诗意绘画当作中国人物画的开端,其“飘忽若神”与“凌波微步”的曼妙形态,及其“托微波而通辞”的心意感知,激发了中国艺术家一直试图“冀灵体之复形”的隐秘渴望,到了当代中国绘画,难道就不能延续次灵体之梦吗?瓦尔堡所思考的记忆女神图谱难道不具有中国式的普遍性吗?
李晓柱的绘画从1980年代开始,接续人物画的漫长谱系,保留笔墨韵致,而加以大胆的现代性的变形,就是以欲望和寡淡的悖论感知拉长女性形体,如同马蒂斯与常玉,并且置于男女的对峙与时代生命经济的反讽之中。进入21世纪的彩墨系列《桃花渡》则把长型女性形体融入到桃花的纷纭之中,把具有现代单色绘画感的暗淡黄色向着性感的红色转换,让妖艳与鬼魅的色彩融入变形的形体,其琉璃闪亮的质感,把魔性、物性、还有自然的生长性,完美融合。来自于水墨与彩墨的感性融合力量,带来了极端的绚烂与极致的妖娆,彻底激活了来自于生命母体的柔和感知,让艺术家可以接着实施更为彻底地转向,即以水性丙烯颜料来画带有鲜明中国古典文脉主题的荷花与莲花,但却已经面目全非,因为记忆女神需要唤醒个体与文化的深度感应。
生长于白洋淀的艺术家自幼酷爱荷花,美好记忆的种子早就已经播下了。但不可能按照传统方式去画,在肯定现代性的欲望,甚至是红色喷薄躯体的同时,还要使之融合到荷花的粉色花瓣与荷叶的青绿,还有荷梗的线条之中,甚至整个绘画就是一滴滴荷叶上滑动的水珠,一起都是水,都是水线,都是水珠,都在丝丝牵缠之中,在欲断又欲连之中,交织起来,满福充满,形成波波无尽的微妙振荡。而之前的魔女形象则变得柔婉,宛若女菩萨或女神,经过水珠的洗涤而变得赤裸纯洁,这是绘画的洗涤,这是欲望的消融,这是《爱莲说》的真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人性的蜕变已经发生。
让一个高大的女性形体与荷花花瓣融合起来,并且开始生长,如同花瓶而带有瓷器的优雅质感,这是丙烯材质的优雅转化,又仿佛带有巫魅气息的图腾柱,其蓝色与红色的荷叶合成的高大形体,宛若重新降临的天使,抑或就是来超度众生的荷花仙子?这难道不是现代人梦寐以求的女神复灵?
这些敞开怀抱拥抱世界的女性形体,既充满了野蛮生长的感性活泼,又充分沉浸于莲池的花瓣荡漾,不就是“凌波微步”的当代表达?不就是水融天下的艺术真谛?莲花已非莲花,人性已非人性,经过艺术家很多年对于形体分解与融合的实验,其带入色彩的变形记有着一个中国艺术家独特的万物拟似的感通。而现在,在绘画上,一切都融入水,人步入水中,沉浸期间,花如人,人如花,但花与人都如水,一滴滴水珠,进入微光之波的无尽振荡。在画家独特色彩与质感处理后,在具有明显中国色调与中国玉质感的技艺转化后,都宛若珠玉,透明晶莹,又彼此透映,宛若佛境。
绘画不过是感应记忆女神的召唤,让我们回到《洛神赋》,引用其中最为迷人的语段,来对应画家所带来的旷古华美: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
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文/夏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