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地点:A4美术馆(麓镇山顶广场)3F展厅
策展人:杨玉婷
楚思贤作为A4美术馆2025年Y4 Project青年艺术家展览项目第一期入选艺术家将呈现其个展“楚思贤的偏离一非再现性绘画”。
本次展览围绕艺术家楚思贤自2019年以来逐步确立的一套绘画理论体系展开,该体系以“再现”与“偏离”为核心概念,试图重新建构绘画的发生机制与其认知结构。楚思贤将“再现”界定为绘画者在建构图像过程中,通过颜色与线条关系的组织来模拟可见对象或不可见想法,即一种视觉经验的复现机制;而“偏离”则指绘画者在再现过程中因个体化的观察方式、身体操作与认知结构等所自然产生的系统性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不可避免,反而构成了绘画行为中主体性不可替代的痕迹一亦即绘画中“绘画者”的存在方式。
在楚思贤看来,绘画的意义不在于以追求再现的准确性而抑制或修正由个体差异所带来的“偏离”,而在于释放那些在再现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偏离。正是这种“偏离”作为一种非图像化、非程序化、不可规范的生成机制,使得绘画超越了再现带来的工具化逻辑,成为对于技术控制的逃逸路径。绘画者由此不再是作为观看者服务的审美工具,而是重新成为自身绘画行为的主体。
本次展览呈现楚思贤在其“偏离绘画”理论框架下创作的四个系列作品:“消失的观看者”Ys,t’sS0Easy”“绘画的偏离形式”与“寒林野爱”。
消失的观看者
楚思贤将画封藏在了运送它的物流箱里,在与作品同尺寸的画框中,运用同位置的线条与颜色的文字描绘,呈现这些看不见的作品图像。观众可以尝试通过艺术家的文字描绘想象箱中的作品画面。
在当下绘画的过程中,观看者的审美主导着绘画,以绘画的结果审美作为引导绘画发生的动力。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使得绘画者自身被抑制,沦为技术性的绘画工具。然而观看者是难以被驯服的,因为他在个体身上建立的复杂性,让我们很难意识到个体的认知来自于自觉还是外在环境的影响。但观看者的审美无疑构成了一个个他者的标准,而作为行动中的绘画者不应该束缚于这样的规训。因此我们必须使得观看者退场,让他们停止结果观看。让他们在行动中重启观看,在观看中成为一名绘画者。(楚思贤)
绘画的偏离形式
楚思贤在践行其以“再现”与“偏离”为核心概念的理论下发展出了两个画面形式:画面的三分形式、线条与颜色的分离形式。
画面三分的形式会使观看者不会在第一时间认为它们是一个整体画面。而这种对观看的阻碍,或者说对单一画面认识的打破,会促使观看者在画面中重构对画面的认知,同时产生观看的偏离或是新的观看经验的生成。(楚思贤)
NT6 FREEMANN,公民气施工挡板1,布面丙烯、喷漆,127x170Cm,20252025年,楚思贤和涂鸦写手NIT以NT&FREEMANN组合的方式,开始了他们作为涂鸦写手组合的创作。楚思贤将其“偏离”的绘画方式与涂鸦签名书写的方式结合,通过合作尝试探索绘画和涂鸦、写与画之间的可能。
我们以再现真实街头的涂鸦为动机,在涂鸦过程中自发地产生偏离,可以保留再现的误差或是一些再现过程中的新想法,形成新的字体语言,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更加简化和强调书写的意义,去掉过度繁杂的装饰性,把握书写中最直接和笔势的部分,呈现出书写的鲜活状态。(楚思贤)
寒林野爱
楚思贤与创作当代水墨的王叔重合作,通过传统树石题材融合中西绘画逻辑,探讨爱欲释放与文化主体性。
我们大量使用世界绘画中常见的典型绘画逻辑和技法,如中国画中的皴法、西方的空间透视、喷漆的雾化等,并以书法和“寒林”作为形式的内容载体共同创作。最终呈现出一种基于绘画效果一也就是线和颜色关系为基本单位的叙事画面,同时在这种关系叙事中投射出创作者自身所处的文化状态和美学判断。(楚思贤)
关于艺术家
楚思贤 a.k.a.Freemann
一个构建当下绘画勇气的工作者
著有《绘画的再现与偏离》(发表于公众号:FreemanArt)
1993年出生于四川川泸州
2016年本科毕业于意大利乌尔比诺美术学院绘画系
2017年-2018年就读于意大利罗马第三大学建筑学系
2019年研究生毕业于意大利乌尔比诺美术学院绘画系
2022年开设自媒体账号:FreemanArt
现工作、生活于四川川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