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时间的新剧场——首届湾区当代双年展

            (1/5)首届湾区当代双年展——时间的新剧场

            (2/5)比尔·爱奇森(Bill Aitchison)《投资仪式》 行为影像 28′47“ 2024

            (3/5)陈雄伟《白夜》 0′10“ 4K影像 2024

            (4/5)韩建宇《森林深处NO.15》 180g康颂素描纸、碳棒 450×300cm 2023

            (5/5)林奥劼 《艺术乐园》 布面微喷 301×700cm 2022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时间的新剧场——首届湾区当代双年展
            展览时间:2025/05/01~2025/08/01
            展览地点:[广东]-广州市海珠区艺苑路198号-(广州艺术博物院)
            主办单位: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
            参展艺术家:01小组(陈荣彬、梁链喜、梁燕儿)/比尔·艾奇森(英国)/陈海林/陈锦潮/陈雄伟/陈英杰/方迪/桂诗隽/韩建宇/黄海清/蓝一/劳大伦/黎小杰/林奥勐/刘香林/吕晓正/门缝小组(胡洁、赖昊熙、吴雁泽)/覃小诗/汤大尧/王智一/吴析夏/吴敏慧/徐泓/徐振邦/徐子薇/杨浩/杨洋/杨欣嘉/曾中新

          展览地点: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2、3号展厅

          策展人:郭赞

          协办单位:深圳市前海万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学术主持:皮道坚

          承办单位:如壹(广州)艺术品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开幕时间:2025年4月30日


          2025年4月30日,首届“湾区当代双年展——时间的新剧场”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隆重启幕。展览由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主办,如壹(广州)艺术品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承办,深圳市前海万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协办。展出33位青年先锋艺术家的近100件作品,由四个单元组成,呈现湾区艺术生态中绘画、影像和装置等语言的新探索,从个体、社群和全球化的角度探讨当代艺术的所关注的人群、心理和环境等问题。展览自5月1日起在2、3号展馆正式对外开放,为期三个月。

          此次展览总策划为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院长罗奇和书记王平,策展人为独立策展人郭赟,学术主持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批评家皮道坚担任。


          一、四大实验单元沉浸体验

          展览以“时间的新剧场”为主题,将目光投向大时代洪流下环境的变幻以及思潮的转向。分“时间剧场”“游园惊奇”“异托邦X”和“后人类世”四个单元,以切片管窥湾区当代艺术生态,并进一步以此为参照从社会历史、艺术语言、全球语境和未来想象的角度纵向以及横向地探讨当代艺术的现实与未来。

          自中国当代艺术肇端,中心剧场一直在北方,尤其是高度中心化的北京,但时过境迁,南方日益成为新剧场。随之而来的是那些彼时具有时代和北方象征的宏大的、崇高的、厚重的以及历史的主流叙事方式日渐离析,而个人的、日常的、地缘的以及微观的叙事取而代之成为了新艺术的方向。当前的珠三角艺术生态事实上指向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甚至也可能是全球化语境中当代艺术的未来方向。


          二、表达形式先锋多元

          这是一场以青年艺术家为主的双年展,强调艺术家的在场,聚焦新兴力量在湾区的探索与实践,囊括AI影像、当代舞蹈+脱口秀、行为表演等多种创作形式。展览期间,还将呈现“艺术辩论会”“野生力量-Art Talks”“艺术家成长日记”“艺术吹水集”等15场以上的公教活动。首届湾区当代双年展将是一场艺术与公众无间链接的盛筵,期望在现实意义上建构区域艺术生态与全球化对话的“新剧场”。

          “湾区当代双年展”缘起于“湾区当代艺术联展”,依托深圳前三届联展的影响力,本届双年展在湾区的艺术地标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启幕。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作为国家重点美术馆兼国家一级博物馆,见证了新时期中国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变迁。本次聚焦点及辐射范围持续扩大,对湾区艺术进行系统性田野调查及呈现,聚焦湾区先锋青年艺术家的多元创作生态,深入探讨当代艺术的全球化命题。

          作为收费展,27日前早鸟票为38元,具体票务信息请通过官方公众号及大麦、猫眼等各大票务网站进一步了解。展览将持续到2025年8月1日。


          前   言

          物事幻变之快往往超出诸众意识,当我们觉察到质变发生,通常已历经漫长的量变。

          自中国当代艺术肇端,中心剧场一直在北方,尤其是高度中心化的北京,但时过境迁,南方日益成为新剧场。随之而来的是那些彼时具有时代和北方象征的宏大的、崇高的、厚重的以及历史的主流叙事方式日渐分崩离析,而个人的、日常的、地缘的以及微观的叙事取而代之成为了新艺术的方向。湾区的历史和现实均链接着海外而与主流历史迥然不同,沧海桑田,当前的珠三角艺术生态事实上指向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甚至也可能是全球化语境中当代艺术的未来方向。“湾区当代双年展”缘起于在深圳举办过三届的“湾区当代艺术联展”,具备广泛而深远的艺术影响力,本次双年展在湾区的学术地标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启幕,以“时间的新剧场”为主题,分“时间剧场”“游园惊奇”“异托邦X”和“后人类世”四个单元关注湾区当代艺术生态,并从社会历史、艺术语言、全球语境和未来想象的角度纵向以及横向地探讨当代艺术所关注新现实,或曰未来史。

          本次双年展主办单位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所在地恰恰毗邻百年前岭南画派的发源地十香园,如今,时隔百年后首届“湾区当代双年展”在此启幕颇具象征意义。湾区后浪推前浪,我们均在时间的新剧场之中!


          第一单元:时间剧场

          若以时间史关照艺术的发生,哲学意义上的时间或许是空间性的,物理的时间与情感的时间在艺术上呈现的是不同的形态,因之艺术的发生是情感形而上的遗痕,也是空间的切片。


          第二单元:游园惊奇

          艺术语言日渐式微,长久以来,绘画艺术面临新的抉择,而湾区的历史记忆与艺术家的真实处境使得绘画语言有了新的衍异。


          第三单元:异托邦X

          全球大环境中存在数量众多的艺术游牧族群,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空间与时间的错位中生存,他们似乎永远是局外人!本单元既探索城市空间与魔幻现实的交融,也呈现艺术的前沿实验中不为人知的隐秘真实。


          第四单元:后人类世

          在科技、人工智能、数字媒体的夹缝中,肉身与情感走向物化,或许在未来考古中“后人类世”只是形而上化的地质年代,或者形而下的哲学术语,成为一个迷影重重的矛盾体。但无论如何在人与自然、当下与未来以及文化与科技的交互关系中“后人类世”无疑是客观存在的。


          文/郭赟

          物事变幻之快往往超出诸众意识,当我们觉察到质变发生,通常已历经漫长的量变。

          自中国当代艺术肇端,中心剧场一直在北方,尤其是高度中心化的北京,但时过境迁,南方日益成为新剧场。随之而来的是那些彼时具有时代和北方象征的宏大的、崇高的、厚重的以及历史的主流叙事方式日渐分崩离析,而个人的、日常的、地缘的以及微观的叙事取而代之成为了新艺术的方向。出于历史原因,南方各地的现代史轨迹不尽相同,从上海到厦门,从武汉到江西,从长沙到广州等,均以不同的方式切入及推动着当代艺术的前行。上世纪90年代的商业浪潮中广州成为了新的中心,及至深圳跃升为新超一线城市,加之回归后与大陆往来愈发密切的香港,三城构成了珠三角城市铁三角,如今,东莞、佛山、澳门等地纷纷入场,强大经济体上的超级城市、大型美术馆、国际双年展、顶级艺术博览会以及新兴艺术家群体构成了珠三角大湾区当代艺术的基本生态样貌。湾区当代艺术生态的繁荣无疑象征着“湾区文化”的崛起!

          湾区的历史和现实均链接着海外而与主流历史迥然不同,沧海桑田,当前的珠三角艺术生态事实上指向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甚至也可能是全球化语境中当代艺术的未来方向。“大湾区”字面上多少带有口号性色彩,但本质上“湾区”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湾区当代双年展”缘起于“湾区当代艺术联展”,“湾区当代艺术联展”在发起之初便决定以每两年举办一次的方式关注湾区当代艺术生态的现实与未来,并以此为参照,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参与到中国当代文化与艺术的未来进程之中。2019年5月4日时值“五四”百年之际首次举办了“湾区当代艺术联展”,展览以“时间的边缘”为主题,邀请到13位青年艺术家参加,探讨区域生态在特定时代与环境中的生长,展览引起了艺术界关注,同时也开启了独立策展人对湾区当代艺术生态的介入。2021年同期,第二届湾区当代艺术联展“时间的河”开幕,展览影响力扩大至湾区之外,成为深圳地区年度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展览之一,并被多地邀请巡展。2023年第三届湾区当代艺术联展以“时间的分岔”为主题,探讨“后疫情时代”里文化和艺术语境中或微妙或昭彰的生态变化以及心理转向。上述三届联展的影响力波及海外,成为开启“湾区当代双年展”的契机。首届“湾区当代”以双年展的方式将湾区生态作为区域生态样本置于全球语境中探讨,对湾区生态中的多元创作生态以及可能性的走向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呈现。展览依然以青年艺术家为主,从社会历史、艺术语言、全球语境和未来想象等多方面切入湾区生态的真正内核,同时,双年展在湾区的学术地标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启幕,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作为国家重点美术馆、国家一级博物馆,见证了新时期中国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变迁。本次双年展的主题“时间的新剧场”也暗含了大时代洪流下环境的变幻以及思潮的转捩。

          首届“湾区当代双年展”以“时间剧场”“游园惊奇”“异托邦X”和“后人类世”四个单元呈现湾区当代艺术生态的进行时与未来史。“时间剧场”单元以时间史的视野关照艺术的发生,哲学意义上的时间或许是空间性的,物理的时间与情感的时间在艺术上呈现的是不同的形态,因之艺术的发生是情感形而上的遗痕,也是空间的切片。“游园惊奇”单元重提艺术语言探索,长久以来,绘画艺术面临新的抉择,而湾区的历史记忆与艺术家的真实处境使得绘画语言有了新的衍异。“异托邦X”观照的是全球大环境中的艺术游牧族群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空间与时间的错位中生存,他们永远是局外人!本单元既探索城市空间与魔幻现实的交融,也呈现艺术的前沿实验中不为人知的隐秘真实。“后人类世”直指未来史,在科技、人工智能、数字媒体的夹缝中,肉身与情感走向物化,或许在未来考古中“后人类世”只是形而上化的地质年代,或者形而下的哲学术语,成为一个迷影重重的矛盾体。但无论如何在人与自然、当下与未来以及文化与科技的交互关系中“后人类世”无疑是客观存在的。

          本次双年展主办单位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所在地恰恰毗邻百年前岭南画派的发源地十香园,如今,时隔百年后首届“湾区当代双年展”在此启幕颇具象征意义。湾区后浪推前浪,我们均在时间的新剧场之中!


          关于策展人

          郭赟

          批评家,独立策展人。

          生于1984年,湖南郴州人。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史专业毕业,曾任艺术国际网编辑部主任、长沙力美术馆执行馆长,深圳祥山艺术馆副馆长;2020年“第六届深圳青年艺术周”策展人,2021年“第四届大湾区生活艺术节”策展人,“湾区当代艺术联展”发起人及策展人,2023“AAC艺术中国”策展人,“湾区当代”双年展策展人;现为独立策展人、雅昌艺术网专栏评论家、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学术委员工作生活于深圳。

          早期工作生活于北京,主要从事媒体工作,期间发表了大量的艺术批评和学术理论文章,主要评论文章有《尤伦斯中国盗梦》《美术史的终结与艺术史的书写》、《文人画之后:新水墨谱系考古》《中国式双年展》《美术馆的执念与误解》、《无人在场:卡特兰的泯没》《城市向左,艺术向右》等。2014年受聘任职长沙力美术馆执行馆长,2018年任深圳祥山艺术馆副馆长。主要策划有《异乡人——当代族群经验研究展》《时间的边缘——2019湾区当代艺术联展》《二线插花——深圳当代艺术2019》《走街串象——2020深圳青年艺术周》《时间的河——2021湾区当代艺术联展》《在河之洲——2021湾区当代艺术联展》《黄于纲:金竹山计划》《龙门阵:西南谱系》《花间:罗发辉个展》《时间的分岔——2023湾区当代艺术联展》《市野剧场:2023AAC艺术中国》《南禺新园——首届鲸山艺术展》《激荡之理性——德国当代绘画》《人间纪——当代艺术展》《越界——当代艺术展》《时间的新剧场——2025首届湾区当代双年展》等学术展览活动。


          关于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

          1957年 广州美术馆正式成立并对外开放

          这一年,广州美术馆诞生于越秀山上的仲元图书馆旧址。通过广州博物馆移交、政府拨款收购及社会捐赠等方式,收藏日益丰盈。此后的四十三年间,共计举办364场独具特色的陈列展览,逐渐成为广州市重要的文化机构,乃至华南地区颇具影响力的美术馆。

          2000年 广州艺术博物院建成开放

          新世纪之初,由广州美术馆发展而来的原广州艺术博物院在麓湖之滨拔地而起。它由著名建筑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莫伯治主持建筑设计,空间结构借鉴传统庭园格局,以四栋建筑物围合成院落,外观端庄典雅,环境幽静闲适。

          2000 年 9 月 23 日后,广州美术馆的人员和藏品陆续迁移至广州艺术博物院。这时期的广州艺术博物院具有了美术馆和博物馆双重性质。馆内设置多个独树一帜的名人馆,并征集收藏了更多美术作品以及他类型的艺术收藏品。

          2015年 广州艺术博物院获评“国家重点美术馆”

          2020 年 广州艺术博物院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

          广州艺术博物院以高质量的陈列展览在国家级的各种评比中屡获殊荣,成为迄今为止全国唯一兼有“国家重点美术馆”和“国家一级博物馆”称号的艺术机构。

          2023 年 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建成开馆

          珠江水畔,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焕新出发——这朵“水中盛放的木棉花”由德国赫尔佐格与合伙人建筑设计事务所、华南理工大学与广东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设计,以更现代化的身姿在广州新中轴线上续写艺术故事。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95(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