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谱系—1978年以来的云南版画

            展览名称:谱系—1978年以来的云南版画
            展览时间:2021/11/27~2022/02/18
            展览地点:[福建]-昆明市前卫西路公园1903凯旋门8-9楼-(昆明当代美术馆)
            主办单位:昆明当代美术馆
            参展艺术家:毕海强、陈光勇、陈凯、陈力、陈龙 等56位艺术家

          策展人:付斌

          参展艺术家:

          毕海强/陈光勇/陈凯/陈力/陈龙/陈琦/陈永乐/仇贝/崔秦/戴雪生/董劲峰/丁仕瑾/郜世杰/郭浩/郭仁海/郭巍/郭游/郝平/何永坤/贺昆/贺立德/黄成春/贾国中/蒋德芳/金晓华/金泳向/冷光冕/黎炬/李斌/李灿/李成忠/李传康/李宏斌/李吉/李季/李俊华/李小明/李秀/李永刚/李忠翔/李仲/连嘉第/林德宏/林聆/刘建坤/刘丽娟/卢汝能/吕昌文/吕敏/马力/毛祥彦/梅肖青/闵如刚/彭鸥嘉/彭晓/秦琪/瞿安钧/盛莉芸/施建华/施晓明/史一/宋威/苏军国/孙华/谭百辛/汤平/万强麟/王冬明/王憨生/王鹤霏/王洪兴/王亮/王应天/王玉辉/王煜/王周/魏启聪/魏泉/吴婉希/吴新林/向卫星/肖江/肖肃/徐中宏/杨德华/杨平贵/杨永胜/杨郁生/叶公贤/游宇/曾晓峰/张汉东/张昊/张浩/张鸣/张晓春/张雁梅/张重波/赵春俞/郑旭/周振东/朱静苑/朱锐/朱维明


          “谱系—1978年以来的云南版画”整体呈现了云南老、中、青三代版画家近四十年以来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些作品很好地呈现了云南版画的创作生态,浓缩了中国版画传承与发展的历史谱系。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文化资源异常丰富,拥有二十六个民族和谐共处的人文景观和绮丽多姿自然风貌,这使得云南的地域文化和艺术面貌呈现出一种非常生动多元的,去中心化的特征和包容的姿态。独特的人文和地理环境,孕育了独特的云南美术景象,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相继涌现出“申社画会”、“云南画派”、“云南版画”、“西南艺术群体”等现代艺术群体。其中云南版画群体以其丰富、精彩的创作实践,在国内外产生影响,成为继六十年代版画界出现的北大荒版画、江苏水印版画和四川版画之后,非常重要的艺术现象。从创作群体的构成到版画创作语境的转换,从深入本体语言的研究到拓展版画市场的尝试,无不体现了云南版画独特的时代感和创造力,这使得“云南版画”成为一个研究视觉文化生产的绝佳样本。展览通过对不同时期作品的整体展示和文献梳理,呈现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版画创作的丰硕成果,亦有助于云南版画的历史谱系与创作生态变迁的研究。

          版画在中国曾经是一种极具先锋性的艺术形式,在新中国历史中拥有独特的地位,它主张积极地介入社会生活,表现周遭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带有强烈的社会主义视觉文化特征。早期的云南现代版画同样受到左翼文艺运动的影响,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35年,云南便出现了第一幅以抗战为题材的黑白木刻作品,此后在《云南日报》文艺副刊《南风》先后刊登了大量的木刻版画,以木刻为主的创作版画在云南开始迅速发展。1939年春,国立艺专西迁至昆明呈贡的安江村,在昆明中转办学的一年中举办了多次画展,其中第二次画展《抗敌画展》,专以木刻为主,并出版了抗敌木刻漫画册;国立艺专学生的到来,更加促进了新兴木刻运动在云南地区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军队和地方的画家曾是云南版画的主要创作力量,他们创作了大量表现军民生产生活主题的版画,反映出在新时期版画创作方式的转向。随着六十年代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版画专业的成立,开始系统地培养版画创作人才,云南出现了一批训练有素的版画家。黑白和套色木刻几乎是这一时期唯一的创作手段。到了八十年代,各地群众性版画组织不断涌现,版画创作水平也开始出现稳步提升。1980年中国版画家协会成立,随后云南版画艺术委员会也于1983年成立,开始有组织的进行学术活动和创作培训。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云南版画异军突起,先后荣获全国美展和全国版画展金奖,银奖,铜奖等奖项十余次,以独特的绝版套色木刻成为学术界最为瞩目的地域版画现象。在当时的创作语境中,获得了极高的认可。云南的绝版套色木刻创造性地发展了传统木刻套色技法中的减版技法,将起稿、刻版与印刷结合在一起边刻边印,创作过程自由、直接。这种独特的方法充分发挥了绘画性语言,先以黑色或重色为底,再依次套印中间色和亮色,油墨经过层层叠加后呈现出独特的画面肌理,使得作品色彩丰富、厚重,刀痕语言强烈。在这一时期先后获奖的作品中,半数以上都采用了绝版套色木刻方法创作,体现出强烈的现代意识与本土情结,从而确立了云南版画独特的视觉语言。

          90年代中国版画曾出现一段时间的创作消沉,一方面版画逐渐从公众生活中退出,另一方面,版画创作还面临着当代艺术和艺术市场两方面的焦虑。不少版画家放弃了版画创作转而开始其他领域的艺术创作,坚持创作的版画家也逐渐开始从表面的乡土风情转向对版画本体语言的研究。“纯化版画语言”成为九十年代版画创作的集体共识。随着学院版画专业教育的发展,学院中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设施日渐完善,拓宽了版画创作的媒介,此时的铜版、石版和丝网版作品开始增多,突破了之前木版画创作的单一局面。自2000年以来,学院版画引领了版画的学术研究和创作,逐渐成为云南版画创作的新生力量,出现了一批青年版画家,他们的作品则更加注重创作观念和自我表达。在2008年和2012年,先后举办的两届“云南国际版画展”是云南版画学术交流的重要举措,展览打破了参展作品的一些常规限制,将大尺幅的作品和版画装置都纳入到展览之中,当代与多元的展览形式获得了一致好评。国际间的版画交流活动拓宽了云南版画家的学术视野,带动云南版画创作从单一与封闭转向多维和开放,“版画”这种国际性的艺术语言也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在兼顾“当代性”与“地域性”的同时,以一种全新的姿态介入社会文化实践,成为当代云南一张特殊的文化名片,以开放、包容的多元价值观带动云南旅游和文化建设。此时的版画已不单是创作手段和艺术语言,也凸显了版画的“教育功能”和“媒介属性”。

          现代版画肇始于三十年代的新兴木刻运动,至今已有九十年的历史,中国版画逐步褪去了革命历史所遗留下的沉重负担,进而转向由外向内的,对自我更深层次的探索。版画这种古老的艺术媒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承担了不同的使命。直至今日,在新的文化语境中,仍旧在不断探寻自我价值的道路上日益完善,通过更新创作思维、拓展媒介材料、突破旧的表现形式,不断满足观众对版画新的审美体验与精神需求。“云南版画”作为中国版画的一个样本,在经历了传承与创新,荣耀与焦虑后正逐步走向平和,艺术语言的生命力并不因政治宣传的需要与否及市场的繁荣或萧条而减弱,当代版画的艺术魅力历经时光流转而愈发闪耀。


          策展人:付斌

          2021年11月于北京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75(s)   11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