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中国“拓彩版画”的开拓者——张白波访谈

        作者:核实中..2009-12-28 10:43:48 来源:中国版画家网

          阳春三月,樱花盛开,在美丽宜人的季节,记者来到青岛,采访了有“中国拓彩版画第一人” 之称的张白波先生。
          记者:张先生你好!你多年从事版画创作,创作了大量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版画作品,在版画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尤其是你的“拓彩版画”,更以其独创的形式和技法,在中国版画界独树一帜。请你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好吗?
          张白波:谢谢你的来访。算起来,我与版画的缘分也快五十年了。前二十年,我主要是从事木刻版画的创作,黑白木刻、套色油印、水印都搞过。作品也参加过国内外一些最高规格的展览。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艺术创作空前活跃的时期,艺术家们焕发了极大的创作热情。当时,我也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总想开创一种与众不同的、属于自己的新的艺术风格,于是,就选择了“拓彩版画”。为什么会有这种选择,恐怕这与多年来,我一直钟情于中国的传统艺术,特别喜欢民族色彩浓厚的东西有关。我从中国汉代画像砖、画像石拓片中获得启示,发现了一些未曾被别人开发利用的、可以产生独特版画趣味的艺术元素。我设想,把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些精华吸取出来,加以改造,再融入现代人们的审美意识,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和审美理想,一定会开创出一种面目全新的新版画。我看到了这种前景,于是从1980年开始,我以石膏为板材,反复进行着新形式、新技法的版画创作试验。当然,整个过程经历了不断的失败和不断的成功,每一幅作品都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就不必细说了。“拓彩版画”是我在木刻版画创作上的推进和升华,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个人风格的版画新形式,同时,伴随着这种新形式,也创造了一套新技法。我的创新,这在中国新兴版画史上已有定论。《美术辞林-版画卷》上的相关条目都是我撰写的,可以去看,也就不在这里说了。
          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和技法,需要有成功的作品来体现,来支持。从1980年到现在,我有许多拓彩版画作品参加了各种展览,有的还获过奖,几乎国内所有经典画集都收有我的作品,对此我感到欣慰。但这只是大家能看到的成功的一面。其实,我还有许多不成功的、半途而废的、失败的作品,这些所谓作品当然是不为人知的。艺术创作是一项艰苦的劳动,真正的、有价值的艺术作品应当既不同于别人,也不重复自己,这就需要艺术家有很大的付出。我的创作,既须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适合这种形式的题材,又须要在每件作品上创造和完善新的表现手段,其创作甘苦是可想而知的。回顾近三十年来的拓彩版画创作,我认为非常重要的就是画家要有理想,有追求,并能为之“从一而终”地去不懈努力。一个人的一生很短暂,智慧和精力也有限,只能做很少一点事,而且想把这点事做好都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不敢三心二意,就这么坚持下来了。
          记者:版画是鲁迅先生最早倡导的画种,你能就中国版画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做以介绍吗?
          张白波:你说的这个题目太大了,简单说说吧。中国当代创作版画是上世纪30年代由鲁迅先生倡导,并逐渐繁荣发展起来的。版画是国际性的大画种,在美术史上是占有重要地位的。版画早在2000多年前就出现了,鲁迅说过,“世界上版画出的最早的是中国”,国际上也公认中国是版画的发明国。在中国木刻鼎盛时期的明朝,欧洲的木刻才刚刚起步,而且是从中国学去的。不过以往中国传统的木刻版画叫复制版画,而后来经鲁迅先生倡导(介绍、引进国外的创作版画),这种由画家亲自画稿、亲自制版、亲自拓印的,每个过程都体现画家艺术创作的版画,才叫创作版画,也称为新兴版画。中国的新兴版画伴随着中国近代的巨大的社会变革,有着非常辉煌的成就,有延安时期的木刻版画,有国统区木刻版画,更有解放后各个时期的灿烂多彩的版画艺术。中国版画不仅在国内是一个大画种,其艺术成就在国际上也是位在前列,特别是中国的水印版画,更是国际艺苑的一朵奇葩。
          在上个世纪,中国版画曾有着广泛的群众性,特别是业余版画创作很活跃,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版画家,许多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有着浓厚生活气息的精彩的版画作品。后来,随着世纪末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形态的演变,以及文化艺术的多元化,当代中国版画开始“转型”,逐渐摆脱原先的“通俗”性,在更多的关注自身艺术特质、自身主体语言的同时,更注重自我表现,越来越“雅化”,越来越远离大众的欣赏趣味,而成为一种一般老百姓所不熟悉,甚至看不大懂得艺术了。特别是当代版画的高雅趋势和实验性,以及“学院化”,使它远离市场,于是当代版画似乎成了中国艺术的“另类”,人们更不了解它了。应当说,当代中国版画的艺术含量是很高的,在中国当前的各画种中,绝对是排在前列的。人们对它感到生疏,有许多原因,既有版画自身总体走向的问题,也有受众审美趣味流变的问题,不奇怪。“曲高和寡”,我不知道这应当算中国当代版画的骄傲,还是当下社会艺术欣赏趣味的普遍肤浅。当然,作为版画家,面对这种现状,是负有责任的,毕竟任何艺术都应当具有社会性,应当让更多的人喜欢才好。
          任何一门艺术的发展,都与客观社会环境有关,与时代有关,也于其自身的演进规律有关。版画艺术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艺术,它融聚着绘画、材料、工艺、科技、视觉的和非视觉的诸多因素,体现着人类的审美、智慧、情感、才能、技艺,是一种比其他绘画形式更具包容性的艺术门类。特别是版画具有“复数”性的优势,便于传播,更具有社会普及意义。虽然当下人们对它了解不足,有一定的市场局限,但版画艺术的存在和发展是没有问题的。
          记者:你如何看待当下版画创作中有些作品脱离大众审美趣味的现象?
          张白波:刚才说过,近一二十年来,中国的新兴版画的主流,经过一个“转型期”,已进入“现代艺术”的行列。作为现代版画艺术,有许多作品,特别是“学院派”版画作品,由于它更多的追求自身的纯粹,更多地注重自我意识的表现,更多地在意语言技法的精湛,而极具探索精神、文化价值和试验色彩。这类版画观念前卫,以至使它的审美趣味与大众的欣赏能力之间产生了不小的距离。这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当代艺术多元化情境中的很正常的文化现象。我们既不能指责艺术家“脱离群众”,也不能苛求群众“附庸风雅”。当然,当代版画也不全是一些常人“看不懂”的艺术。我们有许许多多版画家在刻意追求作品艺术高雅的同时,依然没有脱离常人的审美意识,依然在用精湛的版画语言、丰富的版画趣味创作着大众喜爱的作品。版画之美,是非常丰富的。黑白木刻、水印、油印套色木刻、铜版、石版、丝网版、综合版以及其他各种材质的版式,再加上各种五花八门的拓印技巧,还有不同艺术家的不同风格,形成了中国版画艺术灿烂多姿、蔚为壮观的大好风景。可惜很多人很少接触版画原作,不了解、不熟悉这些版画之美,或者说不会欣赏版画,这是很遗憾的。当然,艺术是分层次的,观众也是有文化层次差异的。专业的创作版画历来属于高雅艺术,它不能像中国画“牡丹”、“梅花”那样在市井“人见人爱”,也是正常现象。当下,许多文化人、“白领”钟情于版画,包括欣赏那些“现代”作品,还有国外的观众对中国版画评价很高,正说明版画艺术的社会定位。不过应当说,版画家多去创作所谓“雅俗共赏”的作品,使自己的作品能与更多的受众进行审美沟通,进而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也是一种文化担当,是艺术家社会责任感的一种体现,我们应当提倡。我认为,版画家过于注重自身的“文化价值” ,过于“自恋”,会逐渐失去社会生存的土壤,会产生自身的“生存危机”,也不是什么好事。这是另外的话题,不在这里说了。

          记者:你的作品连续五届参加全国美展有三届获奖,特别是1984年获全国版画创新金杯奖,使你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当代著名的版画艺术家,你的学生多吗?
          张白波:我朋友很多,与朋友,特别是年轻朋友进行同道间的交流与学习,是非常愉快的事情,但学生基本没有。当下版画不是热门画种,缺乏市场,学起来又很艰苦,自然想学版画的人就少。我又不在学校任职,肯定就没有学生了。至于我的拓彩版画,这是极具个人风格的艺术,要想学习的话,首先得有比较好的造型基础和相当的版画趣味修养,才有学习的意义。艺术不是技术,单学几招技法很简单,但是不能解决艺术创作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的相关论文发表后,全国各地有不少人来信求教,也有不断寄画来要求指导的,但后来一直没有出现拓彩版画创作很成功的版画家。这说明,没有很好的版画修养积累是学不来的,另外,靠对别人风格的模仿也是没有出路的。有能力,有出息的画家不会跟在别人的身后走,他如果不能超越你,必定会去探求自己的艺术天地。版画艺术是一种充满创新活力的艺术门类,比起其他画种来,它有着更为广阔的探索空间和可能。正因为如此,所以版画具有非常丰富的艺术魅力。可惜现在认识和欣赏版画的人太少,版画的创作队伍也不大,这不能不说是当代文化的遗憾。
          记者:一个艺术家业务技能的出类拔萃与人格魅力的高尚哪个更重要?
          张白波:当然是后者更重要。同时,高超的艺术与高尚的人格又是一个统一体。它们互相依存,互相融合,最后达到人品与艺品的完美统一。艺术在初学阶段,似乎业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很重要,但是越到后来,越到了艺术创作的高级阶段,艺术家的人格修养就越重要了,并且占了主导地位。可以说,艺术家人格境界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艺术作品品位的高低。古今中外的艺术史,无不证明了这一点。例子太多了,不胜枚举。作为艺术家,他的人格修养应当是多方面的。往大里说,他应当关心人类、关心社会,关心民族,关心他人,应当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往小里说,他应当敏于观察、敏于感受、善于学习、善于坚持,要有丰富深厚的诗意情怀。艺术家不能太冷漠,不能太自私,不能太狭隘,不能太贪婪。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品就是艺术家人格的一面镜子。人格高尚的人,不一定其艺术作品就一定高超,因为艺术作品的高低要取决于很多因素;但是,优秀的、超凡脱俗的作品,一定会出自人格高尚的艺术家之手。我们很难设想,一个狭隘、庸俗、卑劣的小人,会创作出具有崇高价值的艺术作品。当下,在市场利益的诱惑下,有多少所谓艺术家忙于炒作,沉于物欲,追摹着时尚画风,重复着利好行货。这种心态行径,能出好作品吗?当然,大千世界,人各有志,我们就不必议论了。有时我想,人生能做一个画家是很幸运的。你能去感受美,创造美,享受美,已经是上帝的眷顾,已经很幸福了,不可以再有非分之想、非分之为,而应当心怀感恩,好好为人,好好做事,尽心尽力的去多画一些好画。人能活在一种高的境界里,不仅事情可以做得好一点,而且也是一种人生价值的实现。
          记者:现在的版画市场如何?你在意艺术品的市场化运作吗?
          张白波:从我得知的相关信息看,现在中国的艺术市场上,版画的收藏正在升温。过去由于种种原因,版画在艺术市场上是处于边缘的。原因不分析了,说来话长。其实,版画原本是应当很有市场优势的。版画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复数性”,即同一个版,可以有限量的拓印多幅作品。印数由画家自己确定,几幅或几十幅,一般不超过100幅,每幅由画家亲自签名视为原作。这样,画家的精美作品就可以更多地进入社会,价格也相对较低,这应当是一种市场优势。在日本,西洋画(油画)、日本画、版画是各占三分天下,版画非常普及,市场份额很高,欧美各国也把版画视为高级艺术品。现在国内的艺术收藏,存在很多问题,炒作、投机成为市场的主流,人们更多的是关心“投资”回报,而很少有文化意识,缺乏对艺术品的文化价值判断。版画当前没有或没有大规模的进入画商的视野,没有被推上炒作舞台,并不是因为版画艺术没有收藏价值,而是版画的收藏价值没被发现和重视。我想,纯粹从市场规律看,风水轮流转,版画总有一天会在艺术收藏界大大露脸的。
          当然,目前收藏市场除了对版画的艺术价值认识不足以外,对版画的“复数性”也有一些误解,好像一种画重复多张会不值钱。版画的“复数”是有限的,一位艺术家的同样的、精美的作品只有那么几十张,在几十亿人口的世界上,在广大的收藏界,能算多吗?怎么同样的好东西多几个人收藏就会不值钱了呢!版画家的这些作品都有相同的质量,并非拙劣的自我抄袭滥制,理应享有相应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这一点人们会逐渐认识的。
          至于我对自己作品的市场考虑。说实在,现在我对卖画的事并不很在意。我认为,画家如果创作出好的作品,应当是对社会的文化贡献,而绝不仅是生产一件能换钱的商品,尽管任何艺术品都有商品属性,可以买卖。虽然我知道自己的作品微不足道,但我的创造性的劳动毕竟还是为民族的文化艺术增添了一两笔色彩,我还是愿意让自己的作品更多的留存于社会。留存于社会有多种方式,市场无疑是一种重要的途径和方式,但也不是唯一的途径唯一的方式。我还会关注版画市场的,同时我也愿意为推动版画市场的发展去力所能及的多做工作。
          记者:通过与你交谈,了解了有关版画的相关知识,也为你为版画艺术的奉献精神、不为名利所累的高尚人格魅力所感动。相信在像你这样的版画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版画艺术一定会在世界美术史上留下重要一笔。在此,衷心祝愿你不断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为大众带来更美的艺术享受。
          张白波:谢谢。在大家并不怎么关注版画艺术的当下,贵报能拿出专门版面来介绍版画,介绍版画家,我很感动。再次表示感谢。
          (该文登载于《经济导报》2009年5月13日A3版上)

          来源: 经济导报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28(s)   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07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