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青年周末答问邱志杰

        作者:核实中..2009-12-11 15:22:00 来源:中国版画家网

          邱先生: 我是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的记者,看了您的个展有几个问题在这里请教,还望您能赐教,谢谢~~~


          1、《记忆考古》系列花了多久时间完成?这似乎是个很费时的创作?

          “记忆考古”是整个展览的名字,包括了纪念碑系列和合影系列。这个水泥碑的作品叫《纪念碑》,花了刚好一年时间。每一层水泥碑文大约需要一个星期, 包括制作水泥碑面, 等半干的时候刻字, 通常字数比较多的时候在刻的过程中就干透了,可资就会变得比较艰难。然后是拓印。每一块水泥墩子有16层,也就是16个星期。由于不是同时进行的, 其实是做了一块才想起作下一块,所以前后花了一年时间。这是制作的时间,有助手帮我完成。但是前期查找资料、集字等案头工作花的时间更多。



          2、拓碑作品是用金属裱框,而不是一张精美的木框(似乎大部分人认为木框配拓碑更合乎情理),为什么?有什么别的用意吗?

          拓片是“古雅”的物品,再配上精美的木框,就显得太唯美了,和整个装置,特别是那些水泥墩子的冷峻的气息不相符。再说,我自己找工人用角铁焊成框子,再车出来以后,显得很酷,而且比木框子便宜:)



          3、对你来说,书法、拓碑这样的传统艺术跟装置、声音、录像有什么共通之处?前者对你的特别意义在于哪里?

          传统书法和碑刻都是和建筑共生的,说到底是和整个的生存方式共生的。这一点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是一样的。碑刻有特别是关于记忆和传播的,这一点和声音、录像特别接近。古人取其意而铭记,今人捕其影而显形,善为影像者,当以古人作书制碑之意为之。

          书法对我来说,不仅是一种常用的媒介,而且是一种基本的方法论。我所作的一切媒材的作品,都可以看作是书法的变体。那就是在运动的过程中,让自己的学养、性情、记忆遭遇材料的天性,从而自我理解。



          4、创作一个作品展出和策划一个别人的展览,哪一个更难?

          这需要具体分析,看是策划什么人的展览,给谁看。自己的作品也是这样,做给什么人看,预备在哪里展出,都影响到难度。所以两者很难比较。就这次展览 而言,相对来说是比较轻松的, 首先作品经过多年的深思熟虑,不是为了某个展览的命题而故意去应对的方案,是慢慢地制作,几乎全部完成之后才考虑展出的。其次,预设的读者不太复杂,基本 上预设的是和我知识背景比较相似的中国读书人,所以整个工作过程是比较流畅的。



          5、你作品里的哲学和禅意来自于哪里?

          如果说我的作品里面有哲学和禅意,那大概是中国人常说的“鸿爪雪泥”, 一种中国历代文人反复强调的对于世界和人生的超脱感。即积极地投入生活,扎实地处身于历史之中,又要把一切切身的荣耀和痛苦都看作虚妄和短暂的梦幻泡影。 由悲观 产生达观, 转而通透地生活与历史的现场。这种思想来自我们强大而复杂的传统:孔子、庄子、慧能、苏轼、王阳明、红楼梦等等。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38(s)   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00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