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重温“鲁艺精神”:​“艺术为人民”永不过时

        作者:李百灵2021-05-09 07:34:50 来源:中国文化报

            (1/3)“鲁艺在东北”精品文献展现场

            (2/3)八百壮士(版画) 1938年 胡一川

            (3/3)鲁艺校景(版画) 1944年 力群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延安鲁艺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高等艺术学府,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亲自倡导创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指引下,鲁艺精神代表了“艺术为人民”的方向,汲取了大地的养分,坚定了人民的立场。近日,在北京鲁迅博物馆举办的 “艺术为人民——中国现代新美术作品与文献展”,以及在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鲁艺在东北”精品文献展陆续开幕。以丰富的文献和作品,展现出中国共产党“艺术为人民”的文艺方针的发展历程,回顾与展示出鲁艺及鲁艺传人为解放事业以及文艺教育事业、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

          鲁艺在延安

          坚持艺术为人民

          1938年4月,在毛泽东的亲自倡导下,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成立,开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第一所培养文艺人才的高等学府,史称“延安鲁艺”。毛泽东亲笔提写校名和校训。其后曾几易其名,“鲁迅艺术文学院”“延安大学鲁迅文艺学院”,但“鲁艺”这个简称最终成为一个最闪亮的名称。

          鲁艺是“要成为实现中共文艺政策的堡垒与核心”的文艺教育机构,毛泽东非常重视鲁艺的引领作用。1942年4月,他专门约见多名鲁艺师生座谈延安文艺问题。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时,还邀请40多位鲁艺师生参加,占到座谈会代表的半数以上。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后,毛泽东于5月30日亲自到鲁艺讲话,号召鲁艺人要走出“小鲁艺”,走到“大鲁艺”去。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的指引下,鲁艺在短短7年多的时间中,云集了一大批优秀的民族文艺精英,培养了1000多名符合抗战需要的文艺骨干,冼星海、华君武、贺敬之、刘炽、罗工柳、蔡若虹、于蓝……他们在严酷战争的锤炼下,扎根基层,扎根群众,创作出了一大批极富影响力的作品。著名漫画家华君武总结自己在延安的收获时曾说:“现在想起延安来,真是觉得没有延安、没有党,也就没有我的漫画,没有我,这一点感受是非常深刻的。”谈到文艺座谈会对他的影响,华君武说:“刚到延安时,因为我的表现手法都是外来的,画的画没人看,群众也不喜欢,但通过座谈会,我觉得应该走民族化道路,要走大众化道路,意识到这一点,画也开始受到老百姓的欢迎了。”

          鲁艺美术家以讲话精神为指引,继承新兴木刻运动的革命传统,积极投入到劳动生产和抗敌斗争中。胡一川、罗工柳等组成木刻工作团深入前线进行宣传,古元下乡从事直接的群众工作,从农民的生活中获取切身的体验,从中汲取素材和灵感,还有艺术家学习年画、剪纸等民间艺术形式,进行新年画的普及运动。“这些美术家真正从小鲁艺走向大鲁艺,第一次把个人的艺术追求与时代的要求相结合,一方面以美术为武器,发挥出美术最广泛的民众动员作用,一方面坚持‘五四’以来中国新文艺运动的历史传统,思考着革命现实主义的内容与形式,为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艺上下求索。可以说,延安鲁艺所取得的美术上的成就是党领导文艺的一个光辉案例。正因为如此,延安文艺才获得永久的精神生命。”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评价。

          “艺术为人民·中国现代新美术作品与文献展”展出徐悲鸿师生艺术作品、延安鲁艺优秀艺术家作品及国家文物级艺术作品共计50余幅,同时以“时代新声”“东方欲晓”“人民胜利”“日月新天”4个单元,通过100余件文献展品梳理和展示了“中国现代新美术”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展现徐悲鸿和延安鲁艺艺术前辈们的爱国精神,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文艺方针及新中国在艺术领域的丰硕成果。 

          “鲁艺精神”代表了艺术为人民的方向,其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如今,“鲁艺精神”已经被看作是文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文艺要扎根生活、扎根人民的精神,是吸收世界上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艺术成果为我所用、创新发展的精神。 

          鲁艺在东北

          多方面贡献建设发展

          1945年,根据解放战争的发展形势,为使延安鲁艺走向全国发挥更大作用,鲁艺师生走出延安,转战黑、吉、辽,沿途播撒革命文艺的火种,最后将鲁艺定址在沈阳。1953年东北鲁迅文艺学院调整办学方式,成立东北美术专科学校、东北音乐专科学校,协助组建东北人民艺术剧院,其后分别发展成为今天的鲁迅美术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和辽宁人民艺术剧院。一大批鲁艺人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扎根于人民群众,重视体验生活,反映人民诉求,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创作了数以千计的美术作品、文艺剧目,讴歌党、赞颂祖国、歌唱人民,如《我们走在大路上》《我为祖国献石油》《红星照我去战斗》《我和我的祖国》《报春花》等,在东北的文艺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在历经83年的历史风雨洗礼中,延安鲁艺的血脉一直得以赓续,延安鲁艺的精神始终得以传承。如今各自绽放的鲁美、沈音、辽宁人艺,始终致力于弘扬鲁艺传统,创作艺术精品,打造红色文化经典,为东北乃至全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鲁艺在东北”精品文献展分为“东北鲁艺厅”“鲁迅美术学院厅”“沈阳音乐学院厅”“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厅”,分别呈现了这几家艺术院校与艺术院团的历史传承与发展之路。其中,许多鲁艺在延安和在东北时期的珍贵历史文献、手稿、实物等受到关注。如延安鲁艺校址照片、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合影、1945年鲁艺美术部师生离延前合影、从延安鲁艺到鲁迅美术学院迁校图等等。

          鲁迅美术学院党委书记王慎十表示:“纵观东北鲁艺的发展历程和教育方针,可以说它继承了延安鲁艺的光荣传统,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始终是在党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坚定不移地贯彻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育与群众文艺运动相结合,文艺与时代和人民相结合。因而使它从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为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服务中,在为培养大量优秀艺术人才和社会主义新文艺的建设中,都谱写下壮丽的篇章,为党的文艺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时代新章

          创作精品 传承精神

          “鲁艺在东北”精品文献展以历史文献展的形式,通过数百件(组)展品与场景复原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展示鲁艺在东北的发展历程。重温鲁艺前辈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让社会认识鲁艺的历史地位。展览共展出鲁迅美术学院、沈阳音乐学院、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历史文献126件、手稿34件、实物展品158件、老照片367幅。现场采用投影、LED屏幕等声光交互媒介,播放鲁艺历史上经典的美术、剧目和曲目等作品,带给观众沉浸式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展出了一批大美术作品,展现出了艺术家对于鲁艺精神的传承与发展。胡一川1938年创作的版画《八百壮士》定格了将士们抗击日军的英勇瞬间。江丰的版画《开荒》、彦涵的年画《军民合作》展现了延安时期根据地开荒奋斗、军民齐心合作抓生产改善生活的场景。此外,力群版画《鲁艺校景》、古元1941年创作的版画《逃亡地主又归来》等,都在此次展览中亮相。新中国成立以后,从北京农展馆组雕《人民公社万岁》、到哈尔滨防洪纪念碑、再到沈阳中山广场组雕《毛泽东思想万岁》《九一八残历碑及组雕》,再到中央党校《旗帜》组雕,鲁美人集体创作了一系列经典作品。此外还有全景画《攻克锦州》《淮海战役》《井冈山斗争》《锦绣中原》等,这些经典的艺术作品成为集体创作的典范。其中部分作品,在此次展览中也得到展出。

          “我们举办此次展览,通过历史文献、档案资料、优秀作品、珍贵文物的集中展示,全面呈现鲁艺在东北的传承之路、奋斗之路,彰显我们对鲁艺办学初衷的坚持与努力,体现鲁艺传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的责任与担当。并以此为勉励,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待,创作出更好更多的文艺精品,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说。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33(s)   7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0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