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直面现实与深度掘进——关于刘向东和他的绘画

        作者:杨卫2017-12-12 09:09:34 来源:中国文化报

          沉思(水彩) 78×56厘米 2015年 刘向东

          刘向东,1965年出生于湖南衡阳市。1981年,年方16岁的他,便凭着自己的才情与实力,以优异成绩考上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成了他们班最为年少的同学。这在当时一度被传为佳话。但刘向东虽然少年得志,却并没有自满与懈怠,而是更加意气风发地投入到了绘画技术的钻研与人文知识的学习之中。那时,正值改革开放之初,各种外来信息一拥而入,如春风般浩浩荡荡,吹绿了大江南北,也唤醒了刘向东的意识。他畅游于中外艺术史中不断吸取营养,一方面开阔了文化视野,另一方面也打下了坚实的造型基础。

          刘向东一贯坚持现实主义的立场,钟情于写实的画风。在其就读于湖南师大期间,正值“乡土绘画”驰骋艺坛之时,一些知青画家带着深刻的乡村记忆,以现实主义的笔调,追溯和反思过去的下放经历,为逝去的青春唱起一首生命的挽歌,也影响了整整一代年轻人的审美。刘向东沉浸于这样一个大的美学氛围中,一开始就对坚实的人物造型与细腻的情绪刻画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刘向东的早期作品中,隐约能看到美国艺术家怀斯的影子。怀斯是20世纪美国超写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他以表现美国的乡村生活见长,作品反映了田园生活在工业文明的挤压下,某种渐行渐远的感伤情调,对开放之初的中国艺术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刘向东正是从怀斯等艺术家的造型语言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同时也看到了写实主义绘画在中国的发展,从由原来的苏联模式转入当代性的表达及对照相方式的借鉴等一些关键性的变化。

          正是因为刘向东对照相写实绘画情有独钟,所以,外在的形式变化,对他而言,似乎都成了漂泊的浮云,不值得信赖。故此,他的艺术之路,基本上是按照自身的审美趣味与认识逻辑在推演,而不是受外界的思潮所影响。尽管刘向东也曾热衷于新潮美术,并参与过“85美术运动”,但内在的生命需求以及对现实的关怀和造型的兴趣,最终还是驱使他疏远于表面的形式创新,而趋于学院式的深度挖掘。刘向东在1989年第七届全国美展上荣获银奖的水彩画作品《冷秋》,就充分体现了他对语言的迷恋和坚实的造型能力。

          不过,这之后的刘向东,也跟许多同龄人一样,经历了一系列人生变故。首先,这些变化是由来于外部的现实环境,即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中国社会,已从80年代的文化热中脱离出来,转入了经济大潮,由此带来的震荡与波折,也将许多人世变幻的社会问题呈现了出来;其次,刘向东自己的人生轨迹也因此而改变,即从原来的美术老师而转变为建筑美术师,并相继南下广东,成了新一代的深圳移民……诸如此类的变迁,都给刘向东带来了极大的触动,也勾起了他的动荡记忆,使他不能不对此激变的时代与颠簸的人生做出艺术上的反映,用刘向东自己的话说,就是:“对生存境遇的思考……勾起我的表现冲动。”

          艺术的表现,常常需要灵感和契机。对于刘向东而言,其绘画风格的真正成熟,应该说恰恰是源于他人生的流离转徙。这就像“愤怒出诗人”一样,人生的辗转迁移,不仅唤醒了刘向东儿时不断迁徙和居无定所,以及自幼感受到家庭拮据的生存压力与世事人伦的困难等诸多灰色记忆,同时也赋予了他某种人文力量,使他认识到了艺术的功能,不只是形式探索与审美观照,还要有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与戳穿现实的精神力量。于是,他开始扬弃水彩画的传统表现题材,如静物、风景等等,而是将画笔直接对准动荡不安的现实,来表现痛苦挣扎的人生。

          毫无疑问,刘向东后来所生活的城市——深圳,给了他创作的灵感,也为他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表现素材。因为深圳处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一个全新的移民城市,充满了许许多多外来的务工人员。这些人大都生活在社会底层,为城市的建设和城市的服务充当了主力军,然而常常得不到重视。刘向东作为外来移民,对此也是感同身受。他没有把自己变成旁观者,而是置身其中,以一种平视的角度,来表现这些生活在城市边缘与社会底层的打拼者,不仅用艺术的方式表现了他们的艰辛与汗水,也赋予了他们对人生的执著与顽强。

          刘向东的艺术生涯,也经历了这几个过程。他由早期受怀斯等人影响,到后来从弗洛伊德的语言方式中吸取营养,形成自己的具有某种心理写实倾向的绘画风格,正是一个不断走近现实、直抵人性的追寻与探索过程。刘向东在他的水彩画探索中突破传统题材,以边缘人群和底层人物为表现对象,所要追求的正是这种直抵内在真实、力透纸背的视觉效果。诚如他自己所言:“我更注重通过捕捉城市打拼者更丰富、更真实的典型表情,来表现人物内心的真实世界及他们的生存境遇。那千差万别的面部表情、起伏有致的骨骼轮廓、疏密有致的五官布局、状貌各异的眼目唇齿,都是揭露人物内心世界的生动符号,充满了幸福与苦涩、高尚与低俗、卑微与尊严……”

          至此,刘向东的写实水彩画语言,与他的表现对象之间,得到了有机的联系。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这么说,是刘向东的表现对象即城市的边缘人群与底层人物,深化和丰富了他的绘画语言;而他的绘画语言又赋予了他笔下的百态人生,以生动传神、穷形尽相的真实性。这是一种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关联,也是艺术家心手相应、刀笔传神,真正走向成熟的标志。刘向东以此为由,在题材和语言之间不断转换,层层深入,不仅只是实现了自己在水彩画种和人性表达之间的双重突破,更为重要的是,也为当代中国写实绘画的拓展与延伸,提供了一个范例,打开了一种可能。

          (作者为批评家)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29(s)   7 queries
      update:
      memory 4.06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