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家网建站

        鲜为人知的清宫铜版画

        作者:核实中..2009-09-15 17:13:08 来源:中国版画家网

            铜版画,一个几近绝迹的外来画种,近年来奇迹般地复活了。上海画家们重新审视这个曾经为伦勃朗、毕加索所看重的的画种,于是新作屡屡问世,古老画种生机勃发。

            然而,多数人并不知晓,其实,铜版画创作在中国清代乾隆年间已经十分兴隆。乾隆皇帝曾经亲自监制,由供职于宫廷的中外画家创作,绘制了以平定新疆、台湾反叛等历史事件为题材的一系列“战图”,这就是现珍藏于故宫的清代宫廷铜版画。这批铜版画由于忠实地记录了清王朝统一中国的伟业,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国宝。

            为了解这批铜版画的来龙去脉,记者近日专门采访了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书画鉴定专家聂崇正。

            聂崇正告诉记者,早在17世纪铜版画就从欧洲传入了中国。传教士携带的圣经里就有铜版画的插图。以后,一些传教士陆续进入宫廷供职,铜版画也被带入清宫,其时间约在18世纪初叶。起先,铜版画只是用于制作地图。

            乾隆突发奇想

            1736年乾隆即位。那正是清王朝国力强盛之时。1755、1758、1759年,清朝中央政府先后胜利平定新疆准噶尔部达瓦齐及回部大和卓木、小和卓木的叛乱,确保了西北边境的安定。聪明的乾隆突发奇想,决定制作铜版画,以作纪念。

            这套铜版组画名为《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或称《乾隆平定西域得胜图》。组画共16幅,每幅纵55.4厘米、横90.8厘米,纸本印制。其中一幅名为《平定伊犁受降》的铜版画中,为后人记录的是1755年平定准噶尔部达瓦齐叛乱后的史实。画面描绘了大军抵达伊犁后,准噶尔部众载道欢迎的场面。他们“有牵羊携酒,迎叩马前者;有率其妻子,额手道旁者”。威武雄壮的清军马队佩带弓箭从山谷林木中列队进入一片空地,欢迎民众里有乐队在吹奏乐曲,情绪甚为欢快。远景中尚有众多蒙古族牧民牵携马匹、骆驼及物品渡河来归。

            《凯宴成功诸将》这幅画描绘的是乾隆在大内西苑中的紫光阁设宴庆功的场面。在当时的庆功会上,西征中立有战功的傅恒、兆惠、班弟、富德、玛常、阿玉锡等100多人的画像被置于紫光阁内,以示表彰。

            据记者所知,这些有功将士的画像有的一直留传至今,其中一些已经流至海外,成为欧洲一些博物馆的珍藏。

            有意思的是,这批铜版画都是由一些当时在宫廷中的老外画家起草的。他们是意大利人郎世宁、法国人王致诚、波希米亚人艾启蒙和意大利人安德义。

            1762年,乾隆命郎世宁起草《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的小稿16幅,1765年以上四位画家奉命每人绘制正式图稿一幅。同年5月,乾隆亲自审阅已经完成的4幅图稿。这4幅图稿是郎世宁画的《格登鄂拉斫营》、王致诚画的《阿尔楚尔之战》、艾启蒙画的《平定伊犁受降》和安德义画的《呼尔满大捷》。乾隆皇帝阅后颇为满意,并规定画家,其余的12幅底稿,分三次绘制呈进。

            送往欧洲制作

            聂崇正说,郎世宁等 4人的图稿完成后,乾隆皇帝决定将它送往欧洲制作成铜版画。当时并未指定由哪一国制作,负责此事的广东粤海关,原先打算把图稿送到英国去。此时欧洲耶稣会驻华会长正在广州,他是法兰西人,便在广东总督面前力陈法国艺术为欧洲之冠,主张将图稿送往巴黎制作成铜版画。经过皇帝的同意,4幅图稿,还附有乾隆上谕的拉丁文及意大利文译本,还有郎世宁的一封制作要求的信件被送往法国。随后由当时与外国人做生意的广州十三行和法国的东印度公司接洽承办此事。为此双方订立了契约,这份契约的法方文本,现在由法国巴黎的国家图书馆收藏着。

            4幅图稿送到法国后,受到法国有关部门的重视。法兰西皇家艺术院院长马立涅侯爵亲自过问此事,委托柯欣负责,挑选了雕版名手勒巴、圣·奥本、布勒弗、阿里默等7人分别制作。

            《平定准部回部战图》的其余12幅图稿也随后于乾隆31年(1766年)分三批送往法国。雕版印制工作前后进行了7年之久,其间清内务府曾让广东海关催问过多次。到乾隆35年(1770年)10月,广东海关接到从欧洲海运来的第一批铜版画。

            效果十分满意

            一直到乾隆38年(1773年),16幅铜版画各200张,连同原图稿及铜版原版才全部运抵中国。这套铜版画从起稿到最后完工,历时11年。

            这套《平定准部回部战图》送抵北京后,乾隆皇帝十分满意。法国方面特地于乾隆36年(1771年)将《平定回部献俘》一幅做成镶金边的玻璃镜框的形式,送给中国皇帝,根据乾隆皇帝的命令此图悬挂于宫中。这200套《平定准部回部战图》,在乾隆后期已经陆续散出清宫。 1784年,皇帝下令把《平定准部回部战图》分送给全国各地的行宫、皇家园林和寺庙保存陈设;同时对编纂《古今图书集成》等呈进图书较多的私人藏书家,也得到了《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的赏赐。宁波天一阁所藏的这批铜版画可能也是这样得来的。目前这套《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在海内外的若干博物馆、图书馆及私人手中均有收藏。

            铜版画的原版,现在收藏在德国柏林的国立民俗博物馆中,那是1900年八国联军占据北京时,从大内西苑紫光阁中掠去的。

            聂崇正说,由于《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铜版画是由欧洲传教士画家绘制的草图,又是由法国的雕版艺匠刻制的,所以带有比较明显的欧洲绘画风格。图中所画的虽然都是东方人,却有着高鼻深目的脸庞,这是因为雕版者没有见过黄种人;图中的山石树木,阴阳向背分明,受光处明亮,而背光处浓黑;马匹的肌肉凹凸,颇合解剖结构,以上均为欧洲画法之特点。尤其是那幅《鄂垒札拉图之战》,画了若干赤身裸体的人物,从帐篷内匆忙逃出,这更是在欧洲绘画中常见的镜头,而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是极为少见的。

            画中自然也包含了一些中国绘画的因素。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时空变化是灵活多样的,组画经常在同一个画面内表现发生在不同时间的事情。

            全景式的构图也是这套铜版画艺术上的特点之一。而且,每幅画中都配有乾隆书写的一首诗。这些诗也都刻录在铜版上,与画一起印制出来。因此,画面看上去的确有点中西合璧的味道。

            铜版画中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细节,就是清军大都使用的是“冷兵器”,即刀、枪、弓箭,而叛军使用的几乎都是火枪之类的“热兵器”,这些“热兵器”是由沙俄提供的。

            由于这套铜版组画的成功,乾隆皇帝就将此后一系列的征战,均以同样的方式做成铜版画印刷,流存于世,以显示他的“十全武功”。清代乾隆时的宫廷铜版画除了《圆明园图》册20幅外,其余均为“战图”,计有《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册16幅、《乾隆平定两金川战图》册16幅、《乾隆平定台湾战图》册12幅、《乾隆平定苗疆战图》册16幅等6组共62幅之多。

            其中引人注目的是12幅为一组的《乾隆平定台湾战图》,那是在《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的直接启示下,由中国的艺术家完成的。这套组画反映的是乾隆年间,清军镇压台湾林爽文反叛的历史事件。12幅组画,每一幅上并无图名,而且,画面上也印有乾隆皇帝的题诗。

            不同的是,《乾隆平定台湾战图》具有明显的中国绘画风格,无论人物、山石、树木、海浪,都体现了传统中国绘画的手法。由此,人们推断这一组铜版画很可能出自中国艺匠之手,如果这样的话,就说明中国的艺匠很可能已经消化了技术性很强的铜版画制作技法,而当时的清宫内也极有可能已经有了一个专门用以腐蚀铜版画的工作室。这当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证。

          来源:网络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版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版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1. 艺术家
      1. 艺术展览
      1. 艺术观点
      Processed in 0.025(s)   6 queries
      update:
      memory 4.011(mb)